我為什麼 坐著搖椅去旅行

柔之 |2005.09.24
283觀看次
字級

Armchair travel 這個觀念,我想大概是在休閒旅遊潮接近晚期時才出現的。我記得多年前在亞馬遜網路書店眾多旅遊書堆中,發現到 Armchair travel 這樣的書,當時喜不自禁的心情至今記憶猶新。我之所以興奮,是因為這樣的書啟發了我的旅遊新觀念———旅遊未必見得要外出到異國。其實這樣的觀念也不能說是創新,以前我們照樣在家裡看一些旅遊見聞的書,也不會有所謂「坐著搖椅去旅行」的想法;所以 Armchair travel 算是舊調翻新,讓人下意識知道自己是在「紙上旅遊」,我想這是時代趨勢,休閒氣氛使然,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剛開始時,我一直有個心願:我想外出旅遊寫些詩或散文。我這樣的想法湊巧在這個旅遊時代,與英國人傳統的「大旅行」( Grand Tour )活動不謀而合。英國人視「大旅行」為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在早期,他們通常都會由母親輩陪著到歐洲各國遊歷,欣賞歐洲的風光美景,接受他們的文化洗禮,通過這項考驗仍以英國人為傲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成長。

我外出旅遊寫作雖然不是這樣的意義,但也算是休閒氛圍稀釋下的文化經驗,我雖然不是背包世代,卻也形同他們的行徑,沒有什麼差別。根據我幾次旅遊的經驗,發覺匆忙趕場似的旅行,並沒有讓人獲得什麼值得留念的記憶。倉促的行旅,趕個不停的匆匆形影像個殼子,人像夢遊似的,醒了過來覺得像做了一場夢,記不太得什麼了。那麼為什麼要提攜行李,背上行囊外出去旅遊呢?這樣費心勞力的旅遊,真能在渴望的心靈深處,獲得什麼滋養嗎?形影匆匆,無非換來困頓的心靈;愈旅行,心靈就愈困惑,百思莫解,就因形體疲累,無法真正輕閒看待旅途中的一切;倒不如像傳說中的陶淵明就在自家附近散遊,不經意地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行旅」經驗,以及「旅遊寫作」絕對是純粹的人文呈現,當然就是珍貴的文學,就是詩了。

因此旅行未必見得要外出到異國去,這是顯而易見的;「坐著搖椅去旅行」這個觀念的產生也不無道理。為什麼要坐搖椅去旅行呢?大概是說坐搖椅總比坐飛機舒適吧!西方人比較懂得「享受生活」,所以這個觀念會應運而生也是自然的事;言下之意,大概也是說大家已跑遍全世界,看盡一切,也嚐到世界盡頭的滋味,接下來應該要安靜下來,把這一切沉澱沉澱,重新恢復世界的原貌,還諸我們對世界的美麗印象;在家旅行讓我們覺得世界仍然遼闊無限,充滿遐想。所以「坐著搖椅去旅行」,可以說是一種「安頓、憩息」,保持對世界的美感距離。

Armchair travel 隱隱地蔚為風氣,形成一股隱形的流行潮,是大家不太能注意到的。其實,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就會有自覺,覺得自己就在從事 Armchair travel 的活動,比如說,你正在閱讀法蘭西絲.梅耶思的《托斯卡尼豔陽下》,這正是你「坐著搖椅去旅行」的時候了。你還可以上網去瀏覽相關的訊息以及照片,聽她的聲音,看她的電影。這一切都比去實地旅遊來得收穫豐富,更富於想像空間。當然,這樣的旅遊除了可以免去行舟坐車的勞累,還可以免去沒必要的意外際遇,浪費時間處理無謂的人事糾紛等;旅遊者可以騰出清醒的時刻,對所見所聞有清明的洞見,不會因過於紛雜的旅途瑣事而分心。所以,我想這是很理想的旅遊方式,值得大家從事。

另外,我也想到 Armchair travel 的旅遊書寫,這當然算是「紙上神遊」的寫作;嚴格說起來,它不能算是文學創作,因為它不是傳統的文體;其實,倘若以時下嚴肅的文學創作觀念來說,它算是「反旅遊寫作」(Anti-travelogue )的形式。這是時代的潮流,人人無法避免。

在家旅遊也有在家旅遊的寫作方式,它當然也跟傳統旅行文學的理論無異。我們可以拿佛斯特的《窗外有藍天》做為例子,也就是說,出發點就是回歸點這樣的旅行藝術理論;當然,這樣的理論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你未必見得要在文章裡點明。所以藝術端在於人心所思所想,所謂的藝術良心就是這個道理。《窗外有藍天》裡的一行人,他們有共同的目的地,共同的文化背景、語言表達,即使人心各異仍是同行人;因此他們彼此間的互動,會遠比跟異國文化的互動來得真實,不是馬虎應對。異國元素在他們當中可以製造話題,產生衝突事件,形成緊張氣氛,釀造幽默笑話;所以這是一部真正實質的旅行文學作品,因為有真實動態的人生場景。最後他們又回到英國,重新過著屬於自己文化的生活,對於下回的異國文化經歷,自然產生了世故的戒心,適應力也增強了。這就是旅行藝術正面的意義。

至於,我所說的「坐著搖椅去旅行」當然是靜態的思想流動。理論上,它跟傳統的旅行文學創作沒兩樣,只是敘述的調子比較平靜、沖淡,屬於現代人的休閒風格寫作。理當值得大家嘗試書寫。

我寫這篇文章也是基於推廣這種旅遊寫作的心理。我也希望能藉此拋磚引玉,獲得更多人的認同。我想寫文章也不能一昧地抒發個人的感情思想,總要有點教育或實用的價值。這篇文章應作如是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