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從小學到中學,學生吃飯的場所是在學校餐廳。每周午餐菜色會公告在學校網站,提供學生與家長參考。每天上午十一點起,各年級輪流到校園食堂內用餐。
學生與老師安靜地享受學校廚房阿姨所烹調的午餐,用餐後,學生在戶外活動消化一下,約半小時的時間,再繼續進入下午的課程。
學校食堂環境清爽且窗明几淨,用完餐後自行清理餐桌,並將碗盤放入特定區域,利集中清洗。
從兒子每天午餐共食的經驗分享中,同學都非常期待午餐時間,享受學校精心設計的菜色,感謝廚房阿姨的好廚藝,有時也會討論令人吮指回味的菜餚是如何烹調等話題。
學校食堂是嚴肅教室空間外放鬆的地點,亦是藉由共食達到社交的好機會。
瑞典的營養午餐治理經驗,可提供台灣校園空間重塑的好範例。過去學生人數太多,較難挪出空間設置食堂。目前少子化,學校班級減少,學校應該設置食堂,讓孩子在校園食堂內與夥伴們共食,取代在教室內午餐的模式,教室回歸教學為主。
校園空間「各轄所司」、「地盡其力」,可活化校園,展現空間多元又獨立化特性,就像家裡有飯廳、書房與臥室等獨立使用空間一樣。吃飯皇帝大,校園食堂,讓孩子在該有的空間內享受午餐時光。
Yenlan(台北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