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選舉剛剛結束,以些微票數飲恨的國民黨陣營,在「原來如此」的平面廣告中,除痛批扁政府「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奧步」外,更暗批高雄市民不該唱和,助長違法氣燄。國民黨急於找尋敗選的原因不難想見,但與其「責人」,不如「反求諸己」!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黃俊英選前一路領先的民調,不料結果卻是豬羊變色,任誰都難以接受這般「由雲端摔落深谷」的玩笑。說它是「民意如流水」也好,道它是「民調的盲點」也罷,敗選已是事實,驗票恐怕也無濟於事。
「成功有條件,失敗有原因」,選前一片大好的國民黨,面對這般難堪,當然要深切檢討,但似乎偏了方向!當然,斥責對方瞎編「走路工」事件、陳水扁胡亂發言影響選情等,都是敗因,但絕對不是主因。何況,選民經歷那麼多屆「選舉怪招」,政治人物「葫蘆裡賣什麼藥」都心知肚明。
國民黨要嚴肅面對的課題是,自己為何讓支持者喪失投票動機?黃俊英從黨內初選勝出伊始,民眾似乎知道這號人物,卻又那麼模糊,但國民黨似乎仍沉浸在「穩當」的民調中,候選人該有的包裝、行銷未見積極,隨後見苗頭不對,才驚覺事態嚴重,一大群台北人才南下「搏感情」,但會是「水乳交融、力挺到底」的結果嗎?
選戰結束,高雄市民還在納悶,以國民黨人才濟濟,倘能擺脫「穿皮鞋打天下」的心態,光復港都絕非難題,但何以不認真思考「世代交替」以活化黨的血路,盡速栽培兼具「視覺環保、鄉土特質、勤政愛民」的人才,以一新南部鄉親的耳目呢?老是以台北觀點預想南部需求,抑或冀望政治明星加持上壘,以南部人「有情有義」的「待客之道」,免不了灌水民調與虛浮掌聲。
蔡仁榮(高雄市/高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