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府大幅開放高等教育之初,大多數的人都樂觀其成,畢竟這是一種希望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過,時至今日,我們看到的卻是大學生素質的低落,以及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或許真的是到了該徹底檢討的時候了。
就現實面來看,教育部準備要針對過去十幾年的高等教育制度進行普及化之後的退場機制,應該是值得鼓勵的,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種不公平競爭之下的淘汰動作。
在所謂的退場機制中,很明顯的一些傳統大學是受到相對的照顧,因此新設大學勢必成為代罪羔羊,其系所停招或減招的情況一定會接踵而至,而這樣的方式,真的就是對的嗎?
其實並不盡然,因為這樣的做法,同時也給國內的高等教育一個警訊,畢竟在大幅度開放大專院校設立之時,國內傳統大學所提供的博士級人才,是提供這些新設立大學師資的主要來源,一旦退場機制如預期般進行,這些師資勢必也會受到影響,而傳統大學的未來發展也將受到牽連。
個人認為,教育部在省思高等教育發展同時,不該只是一味從淘汰角度思考,反而應認真從提升每個學校(或科系)的價值著手,盡可能地協助學校發展,而不是像現在放任的做法;等到察覺事態嚴重才做最徹底的整頓,這種只有目標,毫無策略的方式,無疑是對高等教育發展最大的戕害,教育部不知是否曾真正的自省過?黃柏霖(高雄市/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