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麓傍水

文與圖/阡陌 |2014.01.03
1447觀看次
字級
 侗寨
 程陽橋

 廣西省三江縣是個以侗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縣城,侗族占全縣人口百分之五十四以上。歷史悠久,具有古樸的燦爛文化,洋溢著侗族特有的濃郁風情。

 侗族的寨子大都散布在依山傍水的山區,屋舍用杉木搭建,一幢挨著一幢,緊密相連,一般是三層樓房,地層養牲畜、放雜物,第二層住人,最上層則存放穀物。這天,一夥人驅車來到馬鞍寨子,下得車,只見前方一群民居,層層往上疊,四周青山環繞,古木蒼蒼,眼下則綠水潺潺,一方池塘邊有人在洗濯,恍若世外桃源。

 行過小橋,進入村寨,田野上雞群啄食,彼此咯咯呼應;孩童蹲踞田埂邊,撈蝌蚪、抓蝗蟲,驚笑連連;廊簷下,三五婦女抱著娃兒,把娃兒逗弄得或笑或哭,引得大人樂呵呵。見到我們這群外來客,熱情招呼。好一幅閒適融洽的田家樂!

 在三江侗鄉,幾乎每個寨子都有鼓樓,位在寨子中心,樓裡有大鼓,族人在此擊鼓聚眾議事,因此稱鼓樓,同時也是族民休閒娛樂的場所。飛簷層層相疊,繪有龍鳳花鳥等圖案,整個建築是用杉木安榫接合,不用一根釘子,這個傳統的工匠技術,名聞中外。

 我們穿梭在寨子裡,拍鼓樓展翅飛揚的嫚妙飛簷,捕捉侗族常民生活的身影:

 兜售吊飾的老婦、玩紙牌的男人、荷鋤回家的女人……在彎彎拐拐間,成為了偶入桃花源的武陵人。

 揮別寨子,驅車往附近的山村去,為的是要拍攝一座造型優美的「程陽風雨橋」。

 這座宏偉且形式變化豐富的風雨橋,是一百多年前,由五十多位侗族老人花了十二年合力建成,一九八五年重新修建,是侗族村寨裡一百七十多座風雨橋中的代表作。

 侗族山寨大多建在山麓傍水處,橋,便成為村寨互通往來的重要連結。橋在村寨下方橫跨溪流,上有長廊和亭子,廊邊設有欄杆和板凳,能擋風遮雨,除了供人休息通行之外,還有象徵飛龍環繞,風調雨順,保佑村寨平安吉祥的宗教意涵,這種集橋、廊和亭於一體的侗族橋梁,因獨具風韻而名聞中外。

 橋的造型與村寨的建築相呼應,橋亭和鼓樓的形狀相似,橋廊則跟民居的線條相吻合,在在呈現出侗族傳統木匠的精湛工藝。

 幾座粗壯的橋墩,穩穩頂著優雅的橋梁,梁上有廊有亭,護佑著村民和牲畜,平安渡溪河。橋下流水潺潺,水岸邊菜園青青,河裡有人忙著捕魚,三部水車緩緩轉動在水湄,轉出天地悠悠的閒適步調,橋與村民,融合在青山綠水間,交織出一幅與世無爭的寧靜安詳。黃昏時,男女老少,或肩荷鋤犁,或手揮竹枝趕牛羊,慢慢行過風雨橋,走向炊煙裊裊的村寨去。

 即此羨閒逸,我的心彷彿也跟隨著走入了桃花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