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閎自宅經典作異地重建

 |2014.01.03
134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設計國父紀念館、外交部等建物的知名建築師王大閎,他在台第一件作品,是位於台北市建國南路的自宅,已被拆除。建築界人士發起重建,昨日與台北市文化局公布重建計畫,將在台北市立美術公園內異地重建,預計年底完工,將無條件登記為台北市政府資產。

 曾獲國家文藝獎、被喻為「永恆的建築詩人」王大閎,自宅建於民國四十二年,被稱為中國建築現代化的濫觴,拆除前,曾是建築系學生朝聖見習之地,到現在還是建築界研究的經典。北美館的建築師高而潘說,「那棟房子讓我內心悸動,三天都睡不著覺」。知名建築師李祖原建築師說,「就像回教徒能去朝拜麥加,簡直不得了」。

 王大閎的父親王寵惠,是我國首任外交總長,用積蓄替他在北市建國南路買下九十坪空地,興建自宅,因經費有限,建物不大,僅三十坪左右。

 建築界人士說,這棟房子不像日式建築,也非傳統中式風格,當時和四周日據時代留下來的低矮宿舍相比,王宅圍牆顯得高聳,封閉的立面和高牆,延續他在大陸蘇州的建築風格。

 王宅使用的落地窗,顯露出王大閎的細膩,落地窗門框是用上下軸承支撐,減少阻撓視線的外框,這部分來自中國傳統建築門板可拆卸的靈感。

 王大閎長子王守正出生後到六、七歲都住在建國南路,王守正回憶說,相較於周遭低矮宿舍,圍牆顯得特別高聳,附近的孩子都對他家特別好奇,「每次開門就有許多小孩探頭探腦」。他認為父親之所以設計這麼高的圍牆,是希望回到家就和外界隔絕。

 延續蘇州建築風格

 王守正說,在他的記憶中,房子裡頭有一個大大的圓形窗,通往庭園,他和姐姐王依仁常在那裡玩耍,爬進爬出,或躺著看天空。

 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秘書長徐明松表示,由於設計圖已不在,為了重建,研究了王家保留的四十多張黑白照片,並與學會成員討論,整體重建經費預估為七百二十萬元,加上家具共需約一千萬元,將由璞永建設與文心建設出資,預計年底前完工,之後轉讓登記為台北市資產,由市政府招標委託經營管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