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是修行的前導,更是一切功德的源泉。《大智度論》也提到:「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人沒有信心就無從入道,深信阿彌陀佛,深信有極樂淨土,願意發心前往極樂世界,具備信、願、行三個條件,即為修行者往生西方淨土的資糧。
上周福慧共修會主題「信願行」,由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主持,國際佛光會監獄佈教師林清志、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林秀美、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劉招明、澳洲中天學校執行校長陳秋琴等為與談人,與信眾分享如何成就佛光淨土的美滿家庭。
依來法師談《佛說阿彌陀經》的殊勝,這部經是佛陀不請自說,為了讓大眾生起信心,廣說極樂淨土黃金鋪地,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在佛門有信念最重要!學佛要有正確的知見,以信念為前導,「信」是往前的第一步,具足信、願、行,才能往生極樂淨土。
「佛光要普照大地,佛法必須傳承。」林清志從一九五五年起,即跟隨星雲大師學佛,當年他被大師莊嚴威儀攝受,加入念佛共修會,心中有信仰後,默默許願要「尊師重道,弘法利生,以復興佛教為己志」。常聽聞大師談到佛教需要人才,他決定要成為一名老師,發願:「我要教需要教的學生,度需要我度的學生。」
如今成為宜蘭大學教授,他感謝大師一路鼓勵,提供他宵夜點心,讓他在念佛會安心讀書。五十四年來,他在宜蘭監獄弘法路上隨緣隨喜,以師志為己志,將信仰傳承給兒孫,共創佛光家庭。
林秀美出生宜蘭,母親擔任平和里念佛會班長,喜歡招呼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一同去念佛。當時剛考上宜蘭女中的她,在母親的鼓勵下,帶著好奇心前往雷音寺,看見大殿無比莊嚴,深受楊英風創作的一尊彌陀像,及信徒虔誠的修行所感動,從此深信因果,奉行一師一道,努力修行,發願往生西方淨土。
多年來,她帶領兒童班念佛,跟隨大師一路走來,林秀美與林清志夫妻倆,甚至獲得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及無數的優良獎項。
多年前移民澳洲的劉招明,參加共修聽聞佛法,在澳洲中天寺落成開光時,皈依星雲大師,成為正信佛教徒。劉招明表示,「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不管家庭或事業讓我們都很受用,有了信仰後,人生步步走得更平坦。我發願護持大師,讓佛法長流五大洲。」
劉招明擔任佛光會幹部後,廣結善緣,為護持佛館,發起「抄寫百萬心經入法身」活動,號召一萬多人響應抄寫《心經》。他進一步鼓勵家人一起學佛,家人有了共同的信仰後,過著幸福和樂的生活。
陳秋琴回想當時剛移民澳洲時,劉招明常當空中飛人忙著事業,她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留在澳洲,人生地不熟,心情常覺得悶悶不樂。學佛之後,在先生的鼓勵下,進入澳洲中天學校教書,秉持大師的四給精神,讓原本緊繃的心情逐漸鬆開。信仰安住了她的身心,現在的她天天笑容滿面。四給工作信條成為陳秋琴的信願行,她發願盡形壽奉行一師一道,自利利他,做一個有智慧的佛光人!
依來法師奉大師之命至澳洲弘法,發心發願,弘揚人間佛教,讓當地信仰佛教人口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