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有經濟 漁村變身攝影創作基地

 |2013.12.28
1037觀看次
字級
成立攝影創作基地的福建省霞浦灘塗,本身的風景就宛如一幅水墨畫,令遊客流連忘返。圖/中新社
去年舉辦攝影節有上百名攝影家贈送作品給小漁村,圖為福建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張宇(右一)等到霞浦縣北岐等漁村贈送攝影作品給漁民。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的攝影愛好者,喜歡到福建霞浦的「灘塗」拍照,因為那裡的「攤塗」不僅全國最大,面積達一百零四萬畝,且四季風光如畫,由於攝影人潮不斷,日前霞浦縣委書記楊培欽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就表示,該縣正在加緊推動建設「寧德(霞浦)國際灘塗攝影創作基地」。

 何謂「灘塗」?原來是海灘、河灘和湖灘的總稱,在地貌學上稱之為「潮間帶」,由於潮汐作用,有時被水淹沒,有時露出水面,位於福建霞浦的淺海灘塗,景觀獨特讓海內外攝影家趨之若鶩,每年吸引近三十萬攝影愛好者到此拍攝。

 根據規畫,如今要在霞浦成立的「攝影創作基地」,總投資額為人民幣十二億元,用地一千四百多畝,據了解截至目前已投入資金八千九百七十八萬元,完成若干攝影點的建設。未來這個創作基地主要有灘塗攝影文化藝術景觀走廊、攝影文化研討中心、精品攝影酒店,以及牛頭島環島棧道、攝影平台、觀光平台等文化配套服務設施,為攝影人提供硬體服務。

 風景如畫是特點

 很難想像,光是攝影愛好者聚集之地,就能帶來可觀的文創財。一生都在拍攝家鄉霞浦的攝影者鄭德雄說,霞浦的灘塗潮起潮落時,會有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近海養殖業的發展也為霞浦帶來人文景觀,像是撈魚苗、收海帶、種紫菜,漁民勞作加上海上漁村,讓攝影愛好者一年四季都不缺創作題材。根據當地人士介紹,灘塗的魅力在於它的雲譎波詭、千變萬化,灘塗平時隱藏在海水下面,退潮時灘塗才露出水面,農曆每月的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是最佳攝影時段。

 小馬則是霞浦縣的專業「導攝」,他從二○○七年就開始為外地來的攝影愛好者提供住宿、餐飲、帶路等服務。小馬說,以前是靠朋友介紹客源,現在他開了博客(部落格)做廣告,更多網友直接和他聯繫,「這幾年到霞浦攝影的人不斷增多,我最多的時候一天帶了四撥人。」而在霞浦,像小馬這樣的「導攝」就有幾十位,專職、兼職都有,最受歡迎的是本身精通攝影的攝影師。

 據了解,安排一名攝影愛好者到霞浦四到五天的食宿、交通、拍攝,一般收費約人民幣二千元,導攝個人每天報酬是人民幣四百元左右。若是需要漁民「出鏡」,得向漁民支付勞務費約一百元,帶船的另加五十元。

 大賺攝影觀光財

 灘塗攝影也帶動當地服務業發展,霞浦縣新城區的福甯大道、長溪路、山河路等路段的酒店一家接一家,一些較大的酒店還掛起「攝影創作基地」的牌子,專門吸引攝影愛好者。寧德汽運集團霞浦分公司車隊葉隊長告訴記者,因為灘塗攝影的火爆,租車生意這兩年也愈來愈好,經常有廣州、上海、內蒙古等地的攝影團打電話來訂車。據統計,至今成群的攝影愛好者每年為霞浦縣創造了人民幣二億多元的產值和二千多個就業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