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糖尿病威脅人體健康益趨嚴重,由國科會支持的研究計畫發現,「紅麴發酵物」可調節血糖濃度,效果類似糖尿病患常用的藥物愛妥糖,能維持病患胰島素的分泌功能,研究成果登上歐洲「食品與功能」雜誌封面。
 國科會昨天發表由台大生化科技學系特聘教授潘子明率領的團隊研發「紅麴發酵代謝物對於血糖及免疫調節」的最新成果,正在中山大學進行保健食品的臨床實驗,估計半年內可上市。
 現代人缺乏運動、攝取過多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愈來愈多人罹患糖尿病,臨床症狀為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
 潘子明表示,糖尿病常會引發心血管、慢性腎衰竭、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控制糖尿病原則之一為調節血糖。
 研究紅麴發酵產物改善糖尿病功效十五年的潘子明說,紅麴發酵物中的「黃色素」m o n a s c i n調解血糖效果極好,能減緩血糖上升、使血糖值較快下降。不過m o n a s c i n在紅麴發酵物中的濃度很低,價錢不斐,以國外實驗藥物供應商報價,一克m o n a s c i n就要新台幣一千一百六十二萬五千元。
 潘子明表示,團隊已和廠商密切合作,正在進行m o n a s c i n的藥物動力學試驗,希望開發為多效性的保健性食品,未來也將往改善代謝症候群及阿茲海默症等藥物努力,不過要成為藥物給病人使用,至少還需要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