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那魯道唯一遺物 貝珠踝飾出土

 |2013.12.25
2164觀看次
字級
 台博館保有的「佐久間財團蕃族參考品件」帳冊裡,藏有重要的文物線索。圖/台博館提供
 台博館典藏的這對貝珠踝飾是賽德克英雄莫那魯道傳世的唯一遺物!  圖/台博館提供
 莫那魯道(中)生前的影像。圖/台博館提供

 【本報台北訊】塵封逾八十載,賽德克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傳世唯一遺物「貝珠踝飾」重新出土!

 國立台灣博物館整理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博物館」的藏品帳冊時,發現其中一本帳冊記載,一九二九年,日本人曾經向當時台中州能高郡馬赫坡社購入一對貝珠踝飾,所有者的名字以日文片假名拼寫。經台博館研究人員比對之後,發現售出這對踝飾的所有者,竟是霧社事件抗日英雄莫那魯道!

 台博館研究組組長李子寧說,莫那魯道在起事失敗後飲彈自殺,沒有留下任何遺物。這次的新發現就像找出一塊「重要的拼圖」,他相信還有更多重要文物尚待重新確認、出土!

 根據台博館典藏的「佐久間財團蕃(番)族參考品件」帳冊顯示,當時日本人從馬赫坡社購入含莫那魯道踝飾在內的四件文物。其他霧社事件英雄的遺物可能也在其中,尚待進一步確認。

 耐人尋味的是,莫那魯道在售出這對貝珠踝飾的第二年即發生霧社事件,究竟他是因為不堪日本人的搜括而起義?或是為了籌措起義的經費而售出這對貝珠踝飾?迄今是個謎。

 日本殖民政府為了紀念「理蕃(番)有成」的台灣總督佐久間成立「佐久間財團」(類似基金會的組織),從一九二七年起花了兩年半時間從台灣的兩百多個番社購入一千七百多件文物。李子寧說,這批文物原本典藏在總督府(今總統府)裡,其編號與台博館的系統不同。光復後,這批藏品納入台博館、與該館藏品混在一起而難以確認。該館歷經近十年的研究,目前僅確認了當中七成文物。

 台博館指出,莫那魯道的踝飾為男子馘首兩次以上才有資格配戴,是身分地位的象徵。該館已決定將它借給台北市政府,將於二十七日於凱達格蘭館「在首都看見原住民經典」聯展中,首度公開亮相。該館另將提供十多件典藏文物,含唯一能證明蘭嶼達悟族與菲律賓巴丹群島文化親緣關係的證據——以整片鞣製皮革製成的「牛皮甲」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