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郭紋秀,與擔任精神科醫師的友人合作,創作系列具內心防禦機制概念的插畫,希望讓民眾看到插畫,自然得到療癒。 圖/梁雅雯
【本報高雄訊】三十一歲紋秀設計工作室設計師郭紋秀,和擔任身心科醫師的友人郭彥麟合作,以心理學中內心防禦機制為概念,設計出許多成人內在幼小及脆弱心靈意象的插畫。包括「刺蝟男孩」「Family」、「愛蜜莉的愛呀」等作品,希望讓民眾看到插畫時,自然得到療癒。
郭紋秀表示,在心理學上,「內心防禦機制」的啟動是自然而然的,在繪畫及看畫的過程之中,依每個人的經歷等,而有不同影響。對創作者來說,比較常見的影響是昇華;對觀看者來說,多半可從畫中投射、轉移進而補償。
由擔任身心科醫生的郭彥麟,將和個案患者接觸後的感受,意象成圖像,在未透露個案病情的情況下,口述和個案接觸後,在他心中出現的畫面,請劉紋秀畫出。希望藉插畫的溫度,讓觀賞者感受療癒力量。
「刺蝟男孩」系列作品,描述內心容易受傷的小男孩,渴求溫暖,但穿上刺蝟外套保護內心。「愛蜜莉的愛呀」描述一個悲觀的小女孩,起初總是閉上眼睛逃避現實,最後因為別人的愛與鼓勵,讓她變得陽光。「Family」系列插畫則創作了小女孩在低落時,渴望蜷曲著身體,縮回母親的肚子裡獲得安慰。
「小孩能教我們的事常超乎想像!」郭紋秀表示,雖然作品中,有不少都看似描述年輕人的心理迷惘,其實畫作並非只針對年輕人,因為那是每個年齡層的成人,都會出現的內在小孩,或是心靈較脆弱、幼小的層面。
「刺蝟男孩」系列作品在鳳山區的蘋果綠烘焙坊展出,民眾可前往參觀,感受療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