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大醫院最新研究發現,國人巴金森氏症罹病率,男性比女性高一點五倍,約一成五患者壯年發病,除家族遺傳因素,也與基因突變有關;其他後天環境因子,包括喝酒習慣及飲用地下水,尤其台灣的地下水重金屬含量高,成為罹病率提高的高危險因子。
台大這項研究還發現,不到五十歲即罹患巴金森氏症的名人,包括曾在拳擊場上叱吒風雲的拳王阿里,以《回到未來》電影走紅的美國影星米高福克斯,以及台灣音樂大師李泰祥等,都屬於年輕型的巴金森氏症患者,研判與F B O X7基因突變有關。
神經部主任吳瑞美表示,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退化疾病,跟老化後、無法正常產生多巴胺有關,年紀愈大愈容易得病,平均診斷年齡為六十歲。患者會出現手抖、行動緩慢,甚至失智、癱瘓的問題。國內約有三萬名患者,生活在行動不便的痛苦中。
吳瑞美指出,台大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喝酒習慣及飲用地下水是罹患環境巴金森症的高危險因子,推測可能與地下水中的重金屬物質有關。台灣氧化還原的土質中,重金屬以「砷」的濃度最高,相關重金屬還有鐵跟錳,而殺蟲劑和農藥等也會提高罹病率。
神經部醫師戴春暉表示,研究團隊針對巴金森症生理機轉的動物實驗研究發現,使用深腦刺激治療,用T型鈣離子通道或生理式刺激電流,可改善病患行動困難的症狀。
目前國內已有多家醫學中心進行這項治療,包括台大在內,目前有一百例以上深腦刺激的治療經驗,但因健保沒有給付,治療尚不普遍。
戴春暉強調,國外醫學發現,約三成巴金森病患會出現神經認知功能衰退,若能早期偵測與介入治療,將可延緩病程進展,提高家屬與病患生活品質。研究團隊與國際研究單位合作,將建立兼具信度與效度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診斷量表,供臨床實務使用,最快一兩年內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