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哈佛到南加大11】化煩惱為菩提

永芸/文 李轂摩/圖 |2006.12.13
610觀看次
字級

這周ELP的課,談到有關年輕人紋身、穿洞、染髮、化妝等話題,老師請大家發表看法。男生覺得沒什麼,女生幾乎都不贊成紋身、穿洞,並選擇以「頭髮」來述說自己的經驗。

看起來穩重、清秀的韓國Kate說出勁爆的過去:她青少年期很叛逆,高中時就自己穿耳洞,而且兩邊不對等穿了好多個洞。上了大學,頭髮一個月染一次不同的顏色。我們聽了都很訝異,問她痛不痛?父母沒意見嗎?她說,其實她也很怕父親會責怪,但疼愛她的父親只是沉默不語。現在回想,當時父親應該是很傷心的。

班上的女生全都留著長髮,她們可說「惜髮如金」,對於我這「異類」,更好奇我的「髮型」,我只好隨緣說出有關我頭髮的故事。

我出生在台灣光復後百廢待興的六○年代,當時不是眷村就是農村,生活簡樸刻苦。我讀小學正好實行「新生活運動」,女生都是剪「妹妹頭」,像西瓜皮蓋在頭上,都是媽媽或姐姐幫我剪,每次為了剪頭髮都要傷心一次。但已留長髮的不在此限,家庭好一點的同學都留長髮,因為她們不像一般家庭,兄弟姐妹多,父母根本照顧不來。

我記得我最要好的兩個同學都留好長的頭髮,也都很漂亮。一個嬌小可愛的T,頭髮留到膝蓋,媽媽每天都幫她梳的光亮,紮成兩條大麻花辮,綁上漂亮的蝴蝶結。每次下課,在操場玩時,男生總喜歡追著她抓她的辮子,而我總是那個保護她的「俠女」。那個在陽光下,黃泥土地上,男生追女生,頭髮上的蝴蝶結隨著髮辮甩來甩去的畫面,至今還在我腦海飛舞。我常去這女生家做功課,她的媽媽總會將自家庭院種的芭樂或蕃茄拿給我們吃。她一想到升上國中將要剪去大辮子,總是希望我們就停留在六年級吧!

另一個女生G,長得白皙、高瘦、秀氣,也梳著兩條辮子垂到腰際,前額瀏海,說話輕聲細語。她的爸爸是督學,家裡非常有錢。我偶爾也會去她家做功課,她媽媽很喜歡我(我的家境不是很好,但聽話、懂事,從小就是好學生,好像同學的父母都很歡迎我去他們家),常主動教我彈風琴,怪她女兒不好好學鋼琴。後來聽說我這個同學大學畢業後去演戲了。

愛美是人的天性,從小可見。從國中到高中,每次教官為了檢查頭髮,同學們都要遮遮掩掩。唯獨我,每次教官看了我半天,最後還是通過,同學們都奇怪,為什麼我的頭髮看起來比她們長都能過關?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因為我的耳朵特別長。

當我們不再受制校規,可自由留頭髮後,每個女孩就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頭髮上。我終於也留起長髮,最喜歡紮成兩條麻花辮。然而,像一般女孩子一樣,我也不能滿足只是單調的紮成馬尾或麻花辮。隨著我的心情,尤其戀愛後,這頭髮不是自己而是為取悅他人的歡喜、讚嘆而常常變化。

有一年的中秋節,我們幾個高中同學不期而遇,當下決定晚上一起去賞月,玩到忘記時間,回到家時,家裡以為我出了事,還去報警。第二天我沒去上班,想到自己因為貪玩,卻讓父母操心,我狠下心剪去長髮,以示懺悔!(但實在剪得太短,只好到美容院去修剪成赫本頭,沒想到隔天去上班,同事竟然不認識我,以為是哪個新進員工呢!)

頭髮長了可以剪,心情不好就愈剪愈短。頭髮再生也很快,留長了可隨心所欲的變化。但這些都是外表,並無助於內心的改善。我們常說頭髮是「三千煩惱絲」,唐代的詩仙李白,寫過「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所以,「朝如青絲暮成雪」、「一夜白了頭」,看來不是只有女孩為髮而苦。唉!這頭髮!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學佛後,我很喜歡親近師父們,也想過出家,但想到剃頭,總是裹足不前。沒錯!很多人沒辦法出家,也是為了放不下這「三千煩惱絲」啊!我常試著在鏡子前束起自己的頭髮,想像剃了頭的樣子。有次姐姐看不下,說:「哪一天我就趁你睡覺時把你頭髮剃了!」

我看到《修行本起經》,雪山童子以髮覆地,讓佛走過,很是感動。可是後來他也剃髮修行證得佛果。學佛日深,因緣成熟,我終於覺悟不再為這三千煩惱絲牽絆,決定出家。我還記得為我剃度的師兄在舉刀前還再一次確認:「你不後悔?想清楚囉?」我說:「快剃吧!不然是你要後悔啦!」

所謂:「金刀剃除娘生髮,除卻塵勞不淨身;圓頂方袍僧相現,法王坐下又添孫。」初為出家人,我還是為頭髮煩惱。我們每兩周剃一次髮,剛開始我都請師兄幫我剃,因為我真的很怕那剃刀,看有些人剃得傷痕累累,想到要自己剃頭,我就煩惱。但總不能一直仰賴別人,第一次硬著頭皮自己剃,還真花了我大半天時間,比我有頭髮還麻煩!不過,頗感安慰的是,至今我未曾剃傷過頭皮。

出家日久,兩星期一次的剃頭習慣了,我還期待剃頭日,趕快剃去已長的頭髮,摸著剃得光亮的頭,一下子人都亮了起來。現在還嫌兩星期太久,為什麼不一星期剃一次呢?

很多在家人看到我們的「光頭」總是心疼,怕我們受傷怕我們冷,也很佩服我們自己會剃頭。

其實,「三千煩惱絲」並未因我們剃了頭就沒有了,髮還在,改變的是心境。有了佛法,每次摸摸頭,提醒自己已是個出家人,有煩惱不怕,要能「化煩惱為菩提」,以煩惱為開悟的因緣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