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增列4處古蹟

記者鄭淑芬 |2006.12.13
30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鄭淑芬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昨日通過將陳天來故居、歸綏街文萌樓、鐵道部工務室、清機器局第五號倉庫等四處列為古蹟,累計台北市公告古蹟已達一百三十五處。這四處古蹟位於北門、大稻埕台北歷史核心區,反映清代台灣重工業建設遺跡,以及日據時期茶商富賈、市井性產業的多樣生活型態,刻畫台北城市歷史面貌。

台北市政府表示,陳天來故居興建於一九二○年,正值大稻埕茶葉出口巔峰階段,屋主經營錦記茶行卓然有成,聘請廈門師傅仿洋風興建三層樓豪宅。屋內設有庭園假山水榭,供茶行辦公、宴客、家族起居之用,展現大稻埕建築華洋混風的歷史特色。

歸綏街公娼館文萌樓一帶,日據時期被劃為漢人風化區,歷史由來已久。文萌樓建於昭和年間,為典型兩層樓閩南風格店屋,公娼自救會運動者官姐曾在此執業,空間形式特殊,見證台灣性產業文化歷程。

清末劉銘傳在台北推動洋務建設,建機器局於北門河溝頭一帶,興修鐵路等機械設施,是台北重工業之濫觴,今鄭州路三十八巷九號是一八九九年清代機械局第五號倉庫,彌足珍貴。

機器局東側日據時期闢為總督府鐵道部,除辦公廳、禮堂等已獲古蹟指定,現再增列工務室、電源室、食堂等具古蹟建築身分,豐富北門一帶的歷史氛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