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花集‧紅樓夢】水作花紅──清代的簪花仕女

朱嘉雯 |2013.12.17
1432觀看次
字級

《紅樓夢》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兒理妝」寫道:「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豔異常,且又甜香滿頰。寶玉又將盆內開的一朵並蒂秋蕙用竹剪刀鉸下來,替她簪在鬢上。」明清時期女性一年四季皆有鮮花可簪,尤其是夏日的梔子、茉莉和秋天的菊花、秋葵……每逢五月因有石榴而更添女性鬢髮的嬌豔出色。

 當日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也曾經寫到簪花:「李紈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興,倒進來了,我只當還沒梳頭呢,才掐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說,一面碧月早已捧過一個大荷葉式的翡翠盒子來,裡面養著各色折枝菊花。賈母便揀了一朵大紅的簪在鬢上,因回頭看見了劉姥姥,忙笑道:『過來帶花兒。』一語未完,鳳姐便拉過劉姥姥來,笑道:『讓我打扮你。』說著,把一盤子花,橫三豎四的插了一頭,賈母和眾人笑的了不得……」

 古人常言:「人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需插滿頭歸。」儘管大紅的菊花很稀罕,讀者仍然見到了清初女性普遍愛好簪花的鮮活景象。

 乾嘉時期著名的經學專家郝懿行在《曬書堂外集》中曾指出,老一輩的人都說京師以蓪草莖幹所刨出雪白細滑的薄片所製作成的手工花,名滿天下!其中在京城花市裡的人造花,又為京師之冠!每到開市的日子,天色還未完全明亮,趕往花市的人便已穿梭在街頭,熙熙攘攘。使得這位飽學之士,白日在深巷裡,聽見賣花人清揚遠播的叫賣聲,也多少有點概念,知道是清早從花市批發出來的新貨物。這則故事使人不由得聯想起北宋大詩人陸游的名句:「深巷明朝賣杏花」。

 依據當時在北京風俗,即使是隆冬季節只得配戴假花,那仕女們也都希望所簪之花像新鮮花朵一般地生動逼真。

 近人沈太侔在《春明采風錄》裡記述當日在崇文門外,每月逢四有花市,在這裡可以買到綾、絹、蓪草、蠟瓣、紙花等的材料;如欲染紅花,店裡也有染劑出售,著名品牌為「水作花紅」;至於藍色最不易調製,當時有一廟宇專門製作出靛藍色劑,亦零售給專門做簪花的人家使用,需要的人以茶盞前往盛裝購買,這座廟宇因而遠近馳名,成為當時名牌染坊,特稱為「藍湯老爺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