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乾冷氣候使得皮膚細微皸裂、搔癢,搔抓的後果加重乾癬症狀。
現代醫學認為,只要讓乾癬「不癢不脫屑就好」,使用類固醇當作第一線用藥,殊不知類固醇會造成局部皮膚萎縮而脫不出屑,並沒有把乾癬治療好。
皮膚萎縮除了讓乾癬變形,更難以辨認,造成下一位醫師的診斷困難,也會在停止使用類固醇之後,造成兇猛的反彈。
類固醇對於乾癬患者而言,似毒癮。過度使用類固醇的患者,甚至誘發成膿皰性乾癬,這都是濫用類固醇不良的後果。
中醫乾癬治療概念與西醫大不同,中醫追求的目標是將患處皮膚恢復原本該有的品質,不只不脫屑而已。據傳統的治療概念,中醫將乾癬分做三種類型:
血熱型:患者自覺身體發熱,癬色鮮紅,脫屑少或是不脫屑,常見於大量類固醇使用患者。
血虛型:癬色淡紅或粉紅,大量脫屑,乾癬與正常皮膚界線分明,最易治癒。
血瘀型:癬色腥紅,幾乎不脫屑,面積廣大,常見於嚴重類固醇反彈,或是過度日光曝晒所造成的紅皮症,治療最棘手。
即使是嚴重的血瘀型乾癬,也應該毅然停用類固醇。停用後的反彈雖然嚴重,甚至造成下肢嚴重水腫或心臟衰竭,但只要照顧得當,大都會改善。
國內外學者醫學專家發現反彈期約五周,撐過這痛苦的五周後,配合中藥的內服與傳統藥膏─青黛膏外用,乾癬不再是「不死之癌症」。
(作者為彰化玉衡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