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發基金會發行《道德月刊》作為學校的品德教材。圖/張榮發基金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為提升學生的品德觀,張榮發基金會二○○八年創立《道德月刊》,原本預計發行兩萬本,到今天已增加到三十六萬份,全部贈閱,甚至免費寄到國外華僑學校;基金會每年也投入近兩千萬元設立清寒助學金,幫助弱勢學童就學,昨天獲得績優教育基金會特優表揚。
教育部昨天頒發一○二年績優教育基金會,目前主管六百九十二家教育基金會中,今年共五十家申請評鑑,三十八個基金會獲獎,包括張榮發基金會等十三家列為「特優」、二十家為「優等」、五家獲「甲等」,其中福智文教基金會、張榮發基金會、永齡教育基金會、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已連續三年獲特優。
張榮發基金會總執行長鍾德美表示,總裁張榮發做公益的精神,就跟經營事業一樣認真,基金會認養莫拉克受災學校,其中蘭嶼朗島國小校舍原本要用組合屋重建,但張榮發認為非長久之計,即使經費會從八百萬增加到四千五百萬元,也堅持用鋼筋混擬土建材;今年八月天秤颱風來襲,她上班接到的第一通電話,就是張榮發關心基金會認養重建學校師生的安危。
鍾德美指出,基金會創辦《道德月刊》作為小學到大學的品德教材,前年每期還增加一篇標示注音符號的〈道德小學堂〉,搭配可愛插圖,讓小一、小二生從生活故事培養道德觀。
鍾德美表示,道德月刊原本預計發行兩萬本,最後創刊號印了十五萬本,現在發行量已增加到三十六萬份,甚至可以免費寄到國外,讀者遍布全世界三十三國,二○○九年四月還發行簡體中文版。
永齡教育基金會從二○○七年推動「弱勢兒童課輔計畫」,與十四所大學的學生、新北市教師會、世界展望會合作,為周邊十公里內的小二到小六生課輔。基金會總校督導林嘉純指出,以數學科為例,經過課輔的學生成績已達到該年級程度,讓一半以上的孩子,跟得上同儕的學習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