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一所明星學校的家長因不滿女兒被學校老師的孩子霸凌,在媒體頭版買廣告刊登「給郝龍斌市長的陳情書」,指控女兒從七年級開始被同班同學霸凌。
由於文中公布疑似霸凌的學生全名,引發質疑,這樣的做法可能讓這起校園衝突更加棘手。
身為一個媽媽,我可以體諒這位媽媽的心情,但是家長介入過深,非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讓孩子跌入更深的痛苦中,值得所有家長省思。
自己小孩在校被霸凌,難過與心疼的心理可以理解,如果能夠利用親師溝通的方式尋求圓滿解決,應該是最佳途徑,況且各校都已經有了反制霸凌的處理機制。
這位家長選擇刊登媒體廣告的方式,不僅耗費龐大廣告費用,也傷了孩子與同學間的情誼,甚至有洩漏未成年同學個人資料之虞。
孩子在校的人際互動,應該是父母要多加觀察留意的。
我的一些學生也難免有些小過失、小差錯,有時為了避免被父母責罵,竟因此撒些小謊,讓家長產生誤解。
因此孩子在校行為乖張而犯錯,身為家長應該先弄清楚孩子的為人處事狀態。
在聽取孩子片面之詞,也得小心求證,避免因此讓孩子愈錯愈多,無法與同儕相處。
少子化後,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過度照顧和溺愛結果,可能讓孩子在校生活的解決問題、情緒管理,以及抗壓能力低落,家長應該多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對於霸凌事件,學生如果被霸凌,就要向導師反映,導師接受反映後更要多加關心,及時通報並尋求解決之道,只有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建立起暢通的投訴管道,充分溝通和諒解,共同解決霸凌的問題,相信可以促進反霸凌處理機制的品質提升。
面對孩子人際關係,需要指導和輔導,更需要關心和鼓勵,登報投訴是下下策,避免孩子成為被霸凌,家庭的功能要補強,才能有效遏止霸凌。
此外,媒體廣告可能讓其他家長模仿,孩子因此受害,造成更多不良影響。
蕭靜方(花蓮縣/幼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