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小集8》我愛民生報

李瑞騰 |2006.12.11
2021觀看次
字級

上世紀七○年代的後期,我大學畢業,進研究所讀碩士、服兵役,一九八○年退伍後進博士班,也開始教書、參與書刊編輯工作,展開人生另一個新的階段。由於碩士班時期已在文學期刊上勤寫專欄,獲得幾位文壇前輩的垂愛,得有機會參加一些文壇大小活動,特別是我當兵時在中壢士校任文史教官,離台北近,因此有緣認識當時在文教圈已經跑出自我風格的民生報文化新聞記者鐘麗慧小姐。

民生報創刊於一九七八年二月十八日,是一個完全以人民生活為主體的新媒體,特重運動、影視、文化與醫藥,文學與出版歸屬文化,線上記者雖年輕,卻已是專業與敬業兼具,我從麗慧那裡看到這樣的特質:誠懇、勤快、圓融,而且下筆極有分寸,內含對於文藝的使命。她後來自我發展出兩個專長:一是文學史料、一是出版經營,皆有很好的表現,我主持《文訊》編政的一段時間,她為《文訊》長期寫「選集提要」,現在看來,還沒人能超越;她自己辦「大呂」出版社,專出音樂性圖書,極具特色。

從那時候起,我每日必讀民生報,時間比較寬裕就從第一版看起,忙的時候也一定要看文化藝術版。也許可以這樣說吧,二十八年的民生報文化版面,經記者的取材、記錄,以及編輯的裁織,它其實就是一部斷代的台灣文化藝術史。

以我所曾參與過的大型或者比較重要的文藝活動而言,民生報的記者絕不缺席,所刊出的報導也都契合實況,在字裡行間都可以讀出一種文化的關懷。由於我個人的參與面頗廣,歷時亦久,我自認可以見證民生報作為一個大眾傳媒的優質及其貢獻。

如所周知,《文訊》從創刊以來的歷程,約可視為一九八○年代前期以降台灣文學耟 文化的全記錄,然其自身卻命運坎坷,它的一頁危機史,也正反映出文化事務在台灣的處境之艱困。而它每一次面臨險境,民生報幾乎都在第一時間以重大新聞追蹤報導,有時還加上專家學者以評論來聲援。民生報停刊消息傳開來之際,《文訊》現任總編輯封德屏女士在和我通電話中,語含哀傷。我們那種深刻的感受,旁人大概很難完全體會。

今年三月間,民生報曾有一次大改版,背後當然是瘦身以減輕負擔,文藝界在民生報的好朋友徐開塵小姐離職,頗令人悵然;現在,堅持到最後的林英←先生決定退了,賴素鈴小姐則轉到聯合報專欄組。人生千迴百折,浮沉起降,原是一種自然現象,但這樣一份純淨、素雅且滿含人文關懷的報紙之停刊,實令人喟嘆!我必將永遠記得它的好樣,以及於我之情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