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間社提供
有一天,佛陀對弟子們提出一個問題:一個受過佛法教化的人,和一個未受過佛法教化的人,當他們遇到快樂的事物時,同樣會有樂受的感覺;相反的,當他們遭逢悲傷痛苦的時候,同樣會有苦受的感覺。那麼,已受教和未受教的人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弟子聞言,彼此面面相覷,無法作答,只得請佛陀慈悲開示。
佛陀說:一個沒有受過佛法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時候,往往悲不自勝,甚至徬徨迷惑,不知如何安頓自己,這就如同中了第一支箭以後,又中了第二支箭一樣的感到痛苦不安;相反的,有佛法的人,遭逢痛苦的時候,絕不徒然悲歎,乃至怨天尤人,因為他已經有智慧,不會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一個佛教徒身處樂境之中也絕不放縱自己,因為一旦陶醉在快樂之中而放逸身心,第二支箭便會帶來苦受。佛陀又繼續闡述樂受的道理。佛陀開示後,弟子們個個欣慶自己能過著佛化的生活,能夠不為苦、樂所惑,尤其對於不受第二支箭的譬喻,個個心有戚戚焉,自此更加惕勵自己切莫放逸,以免受到第二支箭的苦。
人往往沈緬於享樂而不能自拔,或者陷溺於哀痛而不能超越,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二次是一種恥辱,被第二支箭射中更是一種不幸。
如何培養覺性,苦樂不滯,便是無上的智慧。
(摘錄《佛教叢書‧〈不受第二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