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北高市長選舉,民進黨在貪腐疑雲中,台北市雖由國民黨郝龍斌當選,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卻衝高票,民進黨陳菊在高雄市勝選,在南部力保「綠地」,維持了「北藍南綠」,大出國民黨意料之外,我認為,這恐怕是泛藍陣營選前錯估了形勢。
儘管選前民調顯示藍營的支持度較高,但住在南部的我和泛綠朋友聊天時,發現泛綠支持者把這次選舉定調為「本土保衛戰」,並非「陳馬」之爭,就覺得民調有失真之虞,所以對結果並不感意外。
泛綠人士都抱持著「雖然…但是…」的理論,如「雖然陳總統有貪污之嫌(國務機要費),但是國民黨也不清廉」、「雖然民進黨沒建設,但是換國民黨也不見得會好」、「雖然台獨無法實現,但是總比被中國統一好」等,國民黨令他們失望,又端不出牛肉,所以還是投給了自家人。
這並非事後諸葛,國民黨不了解南部人的個性,更無法確切掌握黨工,認為以「反貪腐」為主軸就能勝選,未免太低估南部人的凝結力了。
不可否認,北部人教育程度高於南部,注重知識和獨立判斷;南部人在這些方面雖比不上北部,但是重感情、挺意氣,希望獲得認同感,想要的是「爽」和氣味相投,這是以理智取向的人難理解的。南北部人對政治觀感的差異,在此次選舉表露無遺,南部人單純不複雜,太過耍心機,有時得到的是反效果。
「紅衫軍」在台北圍城何等壯觀,但到了南部卻受到恐嚇暴力對待,所以國民黨要想跨越濁水溪,勢必要有不同的策略,亦即拋開台北的思考模式,要將心比心,在佛家稱為「自通之法」,以他心度己心了解所需,才有希望在南部爭取到選票。
國民黨本來大有拿下北高兩市的氣勢,但一手好牌卻被自己打壞了,不論高雄驗票結果如何,希望不光是開會檢討,要能徹底反省改變選戰策略,否則接下來的立法委員和總統大選,恐怕不見得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