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沙彌 有感

文/陳文彥 圖/慧顯法師提供 |2013.11.25
1707觀看次
字級

三年前參加了佛光青年的印度公益旅行,曾在德里文教中心服務數日,因此結識文教中心的主任慧顯法師、阿寶教士與印法老師,也與沙彌學園的小沙彌們短暫相處數日;帶著這些小沙彌們進行趣味的文化交流與遊戲,看到他們眼神中的純真與發自內心熱情,就像看到澄透的水晶,似乎清澈潔淨,卻也依稀透著自己的身影。

慧顯法師就像是這一窩小男生的父親,慈愛且威儀,總為沙彌大小事務操心,尤其沙彌患病時更是細心呵護,深怕照料不周;但其眉宇一歛,便會震懾不守規矩的犯錯沙彌;阿寶教士則如同笑臉的彌勒 (身材也極為相似),印法老師有如慈祥的觀音,潤興(Paul)和勇度則是兩位親兄長,一同關照沙彌的生活與學習狀況; 還有許多來自馬來西亞、中國的師兄姐,總不定時前往關懷並給予幫助,這樣溫暖慧命之家,讓我們這些偶然有幸參與其中的夥伴,時時憶念難忘。

沙彌們每日功課便是傳統學院叢林的生活,「五堂」和三刀六槌之外,也習中英文與巴利等語言,兼習瑜伽武術和音樂課程,培養其佛學根柢化為內涵,藉此深植未來弘法度眾的多元能力。

事實上這些沙彌多是貧苦家庭出身的上進幼童,雖窮困但也身世驚人,例如先祖可追述至龍樹菩薩之宗族,但人數最多的則是來自現今北方邦釋迦。他們故鄉著名僧伽施(Sankasya) ,據說便是當年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三月後降返人世的地點;有著無上士血統的民族,在兩千六百年前曾經叱吒北印度,卻在憍薩羅國的毘琉璃太子血刃下,幾近滅族 ……

回山尋根併參學

今年九月,慧顯法師帶著九位釋迦族沙彌回佛光山尋根參學,並於九月十八日上午至新營講堂參訪。由於我是新營講堂的青年團成員,有幸再次接待這群千里之外的朋友,而沙彌「乘福」、「乘法」、「乘光」也還記得當時我與他們的短暫結緣,「乘法」甚至還記得我的名字,著實令我感動不已。

新營講堂設有小天星幼兒園的教育事業,許多教學設施與理念,十分適合規畫於沙彌的教育中,因此令參訪的慧顯法師及沙彌充滿興趣,也讓阿寶教士激發許多教學靈感。在結束新營講堂的參訪行程後,常住便邀他們前往鄰近的關子嶺名剎大仙寺參觀。

大仙寺為國家三級古蹟, 與佛光山同屬臨濟法脈;知客師見到年輕的一群外僧眾來訪,心中頗感好奇歡喜,並帶著我們一行人前往興建的達摩祖師殿參觀,詳細敘說古剎開山再興的歷史。

年幼沙彌不可輕

在結束短暫參訪,欲離開寺院時,兩位年過七旬的長老尼聽說裡來了一群釋迦族沙彌,便相互攙著年邁的身體匆匆自寮房趕來;其中一位開字輩老尼師甫見即伏地禮拜,令在場大眾既驚訝又感動!慧顯法師連忙扶起老尼師問訊作禮,並為其介紹每位沙彌的法名,而沙彌也一一敬重回禮;長老尼讚嘆道:能見到年輕釋迦族人續佛慧命,為佛教未來承擔大業,令他感到萬分感動與歡喜!

佛陀曾說不可輕視年幼的沙彌,因為年紀雖小但只要虔心學道,假以時日,將成為教化眾生的人天師範,這是世間上最不可輕忽力量!雖說「道情不比俗情濃」,但我想此時尼師之心,或許有如當的阿私陀仙,於人生暮年因見到降誕悉達多太子而歡喜,卻又嘆年事已高,無緣聞見慈尊法音而遺憾;長老尼師的虔敬信心,此情此景,難遭難遇,也令我想起弘一大師臨終前那句「悲欣交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