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改變的契機之一,多年學佛的他表示,一般人做公益僅止於捐錢,但是把新的、好的概念傳揚出去,正是「存好心」的具體行動。
楊福如對「悟」一字有很深的感觸,恰巧在佛光山皈依時得到法名「自悟」,因緣際會在靈鷲山取得法名「悟源」,加上在《人間福報》閱讀時感受許多生活體悟,乃隨順將《人間福報》當作「悟的媒介」。後來當上林口扶輪社長,生活一半以上時間都圍繞在社會關懷,事業獲利卻有增無減,讓他對力行公益一舉,悟得更徹底。
楊福如說,公益活動要細水長流,更要高瞻遠矚,如《人間福報》當初開辦素食博覽會時,從一度不被看好到如今邁向第十屆,甚至走向國際,正是結合好的媒體與有系統的組織,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對於即將舉辦的「三好‧公益‧幸福ing」活動,同樣讓他非常期待。
楊福如受到學佛與三好的影響,經營理念與一般鞋業業者大有區別,他衷心希望:「眾生離腳痛、腰痠背痛之苦,得站立、自在行走之樂。」如今,他更以護生動機出發,積極投入新材質鞋款研發,希望取代真皮材質,並將使用族群延伸到高齡者。他發現,人要健康,必須多動,但一雙不舒適的鞋卻會讓長者「怯步」,最近,一些換了人工關節後原本鮮少出門的長輩,穿上他的鞋子後開始天天出門做運動,讓他既開心又感恩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