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仁愛之家提供
生活中充滿各種有形與無形的障礙,多用點心、多些體恤,就能一起打造無障礙空間,提升全民生活品質。
文/記者李祖翔 圖/慈悲基金會、仁愛之家提供
■《人間福報》秉持佛光山三好運動的精神,關注高齡長者「預防失智」、「健康老化」與「長期照護」的需求,因此在「三好‧公益‧幸福ing」活動中,也不忘邀請巡迴全台的佛光山雲水護智車和宜蘭仁愛之家到場,除為民眾做失智篩檢、防護宣導外,還將傳授「健康老化」的祕訣。
雲水護智車是因應時代而生的服務,二○一一年,佛光山慈悲基金會以歷史悠久的「雲水醫療團」為班底,設立了「護智中心」,展開一系列的衛生教育宣導,取名護智而非失智,在於凸顯「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短短三年,中心在全台已為兩千人次做了失智、憂鬱及睡眠障礙的篩檢,還發現每一百名五十歲以上的長者,就有十五人罹患失智症,比政府統計:每一百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就有五人失智的比例還高,因此加緊腳步,再催生了「雲水護智車」,盼能藉由主動出擊,走得更遠,服務更多。
義賣愛心好滋味
三十日,宜蘭仁愛之家的高齡長者將帶著親手製作的豆腐乳、香椿醬,為重建日間照護中心進行義賣。主任覺方法師表示,醬菜是宜蘭老一輩都會做的手藝,再現其滋味,有傳承的意義,而長輩希望為日照中心及院內機構募集興建資金,是因為對機構的熱愛超乎常人想像,「我想,或許是我們能給的很多,例如佛堂和法師駐站,有豐富的課程和互動,讓他們很少因為情緒不穩而吵架吧!」
那麼如何才能老得健康?覺方法師說,仁愛之家的課程很棒,有音樂、園藝治療和認知訓練,最特別的當屬懷舊和藝術傳承課,「例如我們會用一個臉譜回顧生命,每個人的臉有好有壞,要怎麼肯定自己、作自己,都圍繞在這張嵌在生命中的臉之上,如果對自己不滿意,就引導到滿意。」負面坑洞一旦被填補,生命就沒有遺憾,又誠如星雲大師所說,人要走出去,佛光人便要引導大眾看到好的事物,因此長輩也都積極參與樂齡活動,去體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