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外子的社團友人到台南尖山埤水庫郊遊。在中部住了這麼久,對於這個水庫風景區還是第一次耳聞和親臨呢!
尖山埤水庫位在台南柳營區,原是台糖早期做為工業灌溉蔗田用的水源,後來製糖業沒落,於民國八十九年轉型為「水庫風景遊樂區」,因為風光景致酷似江南的西湖,所以定名為:尖山埤水庫江南度假村。
水庫妙景天成
尖山埤水庫集水面積達一○二八公頃,總蓄水量超過八百萬立方公尺,滿水位標高四十二點三公尺。水庫與溢洪道之間有一道「弧形的閘門」,超過滿水位的水從這裡流洩到溢流堰、溢洪道再進入龜重溪,閘門的設計,就像盆子裝水,過滿的水,會自然的從盆緣溢出一樣,水庫不會有暴漲的顧忌,這是一個最「天然」控管水位的閘門。
參觀植物園,有小火車接駁到後站,下車徒步走在湖畔林蔭大道上,除了可觀賞多元的樹種,幾欉高大樹幹上掛著的幾則台灣俚語,導覽員以台語一一念出,詼諧韻味十足,逗得大家笑聲連連。
綠頭鴨兒優游
園內一方水塘,約二十來隻綠頭鴨優游其間,公鴨,頭是綠色的,母鴨則無,十幾隻公鴨匹配著四隻母鴨,名符其實的帶著「綠帽」,導覽員打趣的解說詞,令大家笑不可遏。
來到水庫,坐船遊湖是一定要的。有小西湖之稱的尖山埤水庫,湖水潔淨、水波粼粼,望之便覺通體舒暢、神清氣爽,有幸登上畫舫遊湖,真有置身西湖的錯覺呢!
閒乘畫舫遊湖
尖山埤水庫有三個特色,第一:日出時分,因為湖水折射,太陽呈粉橘色;第二:冬天日夜溫差大,湖水經過白天一整天日光浴,到了傍晚熱氣猶存,太陽落山後,湖水與空氣溫差大,造就出「尖山煙雨」的美景;第三:湖裡有一種魚叫做筍殼魚,懶到連肚子餓了也不想動,都是等食物自己送上口,才得飽餐一頓。
這趟水庫行,因為到達時已是上午十點鐘,所以無緣看到粉橘的晨陽,午後朦朧的湖光山色也因趕著離開亦無緣欣賞,但很幸運的遇到了幾葉獨木舟。如手掌狀的水庫共有五條水道,畫舫行駛的水道最寬,但也只能行駛到一半就要折回,因為下游水淺無法行船,其他四條水道則得靠獨木舟才能深入探索。
老兵舊居感懷
湖畔有幾棟名為醉月小樓的高腳度假屋,白天可垂釣,夜晚可賞月,一晚的費用是8000元外加服務費!相較於這幾棟高檔度假屋,湖畔另一隅的一幢平房,就顯得老舊和孤獨了。
據說這幢老舊的屋子裡,曾經住著一位離群索居的老兵。老兵隨政府來台,原想落腳在酷似家鄉的東山鄉,後與一位鄉下姑娘結識生情,卻因二二八、白色恐怖、省籍情結……鄉人紛紛投以異樣眼光,加上女子父母的反對,於是私奔到此地。直到民國八十三年,老兵一家因孩子就學問題方遷離此地,空留這間還插著一面國旗的小屋。
這趟尖山埤水庫行,雖然只待了半天,卻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郊遊,看到了好山好水好風光,也聽到了小民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