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手紋故事 消失中…

 |2013.11.07
2029觀看次
字級
十三位排灣族耆老齊聚來義鄉文物館,展現充滿歷史記憶的美麗手紋。圖/陳沛佑

【本報屏東訊】全台灣僅存三十幾位的手紋耆老,來義鄉就佔有三分之二,為了讓年輕人了解手紋文化,該鄉文物館舉辦手紋文化展,邀請十三位高齡八十多歲的vuvu到文物館共襄盛舉。

八十四歲的柯玉花十六歲就刺上手紋,她說,能夠和其他一樣有手紋的vuvu聚在一起,非常開心,能夠讓年輕人認識這項文化,感覺很棒。

手紋對於排灣族來說是獨有的珍貴文化,從手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社會階級,每個手紋更紀錄著被紋者的記憶和過去。

手紋的禁忌不少,像紋刺時禁止丈夫還有孕婦探視,另外,紋刺的途中打噴嚏或是放屁,必須立刻停止動作,否則受紋者的靈魂會被拖走。

來義鄉文物館為了記錄手紋歷史,走遍各部落聽故事和紀錄,不料花一年間訪問到的二十二位vuvu,有些已離去,有些正在醫院死神奮鬥。

部落義工林曉娟說,「就像和時間賽跑一樣,再不紀錄文化就要消失了。」

伊荻絲帶著奶奶柯玉花一同參加手紋開幕展,她說,她曾經問過奶奶,是否贊成年輕人也紋手,但奶奶說,「這是留不住的文化」。

柯玉花說,即使現在紋手,也僅是一個漂亮的圖案罷了,失去紋手的意義。

賴金蘭今年八十四歲,她在十五歲時得到頭目的允許而紋手。,她說,紋手是用針刺的,血不停的流,「當時痛到都哭了」,現在看著手上的紋路,賴金蘭靦腆的說,「很喜歡啦」。

來義鄉文物館館長高秀玲表示,「排灣故事在來義」手紋展,將展到明年五月,希望藉由展覽讓更多人認識手紋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