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每四名小一新生,就有一名視力不良,但卻有兩成沒有接受醫師的矯正治療,主要原因是因經濟導致。大學光學科技公司昨天捐贈一千副愛心眼鏡。教育部表示,凡是視力不良的清寒學童,都可透過學校提出申請。
眼睛是一個人的靈魂之窗,但據教育部調查卻發現,國內小學生的視力不良比率隨著年級往上攀升,其中小一生的視力不良人數達七萬餘人,到了六年級則飆高到十五萬六千人,如何維護學子的視力健康已成為教育當局的當務之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教育部發現,視力不良的小一新生中,只有八成家長會帶孩子前往眼科診所進行複檢或矯正,剩下的兩成學童則因為家庭經濟窘況等問題,而無法接受後續治療。大學光學科技公司董事長歐淑芳表示,為了照顧弱勢學童的眼睛,大學光學決定捐贈一千副愛心眼鏡給教育部,供清寒學子配戴。
周燦德則對於大學光學的拋磚引玉表示感謝,並希望有更多企業公司投入此類的公益活動。他說,教育部近期也積極規畫相關的學童護眼計畫,希望保障學子的視力健康;他也強調,一旦家長發現孩子有視力不良情況出現,要趕快帶孩子進行複檢或診療,避免錯過矯正的黃金時間。
內政部兒童局主任秘書陳坤皇則建議父母,應該利用周休二日多帶孩子前往大自然進行戶外運動,讓平日盯著書本看的雙眼,也有機會瞧瞧大自然的綠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