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鼓勵肯定是孩子勇敢往前的動力。圖/劉庠
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同事家裡有一個兩歲半的孩子,最近愛上騎腳踏車,每次一有時間就吵著要到戶外騎腳踏車。不過,他的雙腳還無法順利踩到腳踏板,都是利用雙腳在地上滑動的方式騎腳踏車。同事多次引導他試著用腳去踩腳踏板,不過,孩子因為比較熟悉滑動的方式騎腳踏車,所以總是踩了幾下之後,又把腳放到地上去滑動。同事看孩子腿的長度還不夠長,也沒有強迫孩子一定要用腳去踩踏腳板騎車才可以。
前幾天,同事和另一位鄰居媽媽在聊天,那位媽媽興奮地跟同事分享自己的女兒在前幾天練習騎腳踏車時,突然會把腳放在腳踏板上踩,而且還可以騎一公尺左右的距離。同事聽了,忍不住誇獎她的女兒。
當天,同事帶孩子回家時,孩子立刻吵著要騎腳踏車。他和往常一樣熟練地坐在腳踏車上準備騎它,不過,當天他卻不願再用滑動的方式騎車,而是試圖用一般正常的方式騎車。雖然他的腿還不夠長,但他努力將身體往前傾,好讓雙腳可以踩到踏板。當他使盡力氣還是無法踩動腳踏車時,並沒有放棄,而是希望同事能推他一把,讓他的腳踏車可以順利前進。
同事看到孩子出現有別於之前的行為模式,立刻想起,可能是今天下午他聽到鄰居媽媽和自己的對話。當時,同事誇獎鄰居媽媽的女兒很棒,會把腳放到腳踏板上騎車。那時孩子正在旁邊玩遊樂器材,沒想到,他都注意在聽,而且更令同事驚訝的是,一個年僅兩歲半的孩子,聽到別的孩子有好表現時,也會自我激勵,希望自己可以表現得更好。
同事當時並沒有拿自己的孩子和鄰居的孩子做比較,只是單純誇獎那孩子進步的事情;而這樣的誇獎,讓自己的孩子發自內心,想要讓自己也有進步的表現。因此,當他一回來就急著想練習騎腳踏車,而有別於以往的是,他「用腳踩腳踏板」來練習騎車。
同事看到孩子自發性想要有更好的行為表現時,想起多年前,在工作上接到一項艱鉅的任務,她自覺沒有能力做好這件事,因此整天愁眉苦臉,不知如何是好。當時,同事的外甥看到她意志如此消沉,便用同事平時最常鼓勵他的話對她說:「阿姨,放心,妳一定可以的。」是這番話激勵了同事的自信心和挑戰心,讓她有勇氣去面對這項艱難的工作。
幾個月後,她順利完成這項任務,在這過程中,每當她遇到瓶頸,想放棄時,腦海裡就會出現外甥鼓勵肯定的話語,想到外甥對自己的高度信任和肯定,心裡竟會莫名產生「想完成工作任務的決心」!是這樣的決心,讓自己一步一步突破難關,最後才能順利完成。
看著兩歲半的孩子吃力地踩著腳踏板,一步一步往前走,同事感動地想著,原來這麼小的孩子,也有「想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的企圖心,以及「想要有更好表現」的決心。當他聽到鄰居小朋友會騎腳踏車而得到鄰居媽媽和自己媽媽的鼓勵讚美時,他也想讓自己有這樣的好表現,也想得到這分讚美與肯定,因此,他才會自發性地去練習騎腳踏車。這樣的練習過程和練習動機,是孩子想要讓自己真正學會騎腳踏車,想讓自己的技術更為精良,如此而已!
心情小語:孩子天生就具備「想要學習」的天性,父母只要給予適宜的鼓勵和適度的肯定,就能激發孩子「想要學習」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