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GEAT)理事長、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昨天引述兩份權威性國際報告指出,八年後 (二○二一年),台灣將成為全球人才最缺乏的國家,在四十六個國家敬陪末座,這預測值得國人警惕。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培養非一蹴可及,必須長久計畫,加上各方面的配合,因緣具足,才得以畢竟其功。
年輕人是國家的棟梁,但就台灣來看,超量的大學及入學率將近百分之百;低劣的教學品質,入學即能畢業,外文程度不足,不具備國際觀,以這種淺薄的水準,想和世界競爭,確實令人憂心。
生育率低和人口老化是造成人才危機二大原因,但教改絕對脫不了關係。二十年來一連串的教改紛爭,錯誤猶疑的決策,多數人有大學讀,換來卻是人才培育向下沉淪,難以提升。
年輕人安於現狀,是另一個原因,誠如陳超明教授所說「企業撿現成的心態」。22K的魔咒緊箍著,成為揮不去的夢魘,企業以勞委會訂立的低薪當標準,不想支付應給的報酬,迫年輕人安於現狀,困守牢籠久了,逐漸失去鬥志。
年輕人被教導「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不敢挑戰新行業,不願走向國際,只想安穩過日子,難怪高普考人數屢創新高。
部分年輕人知識不求長進,卻在政治找另一個出口,從事社會運動、街頭抗爭或丟鞋嗆聲,「南征北討」樂此不疲,將自己侷限在島內,忘了走出世界看看,無形中縮小了格局。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調查與預測,或許令人難堪,但政府應誠心檢討,制定教育新政策,為年輕人尋找活路,年輕人也該提升競爭力,放眼國際擴大視野,莫待出現人才懸崖,時已晚矣!
高天生(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