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屏東市美術館聆聽劉克襄老師演說鐵道故事。劉老師以圖片及個人鐵道旅途的故事,與在場民眾分享,趣味橫生。
有心來聽演講的人,理應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教人嘆息有位坐在前幾排聽眾,手機鈴鈴響,當場接聽,儘管他低頭掩耳說話,但聲音還是與講師演說重疊,劉老師啞然失笑中斷片刻,這個人依然故我,這能說是手機惹的禍嗎?
散場後到星巴克喝咖啡,旁桌有男生打翻了飲品,服務人員撿起紙杯並擦拭地板,男孩只顧低頭玩手機,不但連一句感謝都沒有,連抱歉的神情也不曾浮現,彷彿一切與他無關。
男孩的傲慢已夠讓人哀嘆,沒料左側鞋頭濺著飲料的男孩,手一揮,招來正擦著地的服務生,指著他的鞋頭,示意服務生為他擦乾淨,他自己繼續玩手機。
我常回想小時候,大多數人遇事反躬自省,「歹勢、歹勢」掛在嘴上,別人為我們服務或幫助,「多謝」不離口,甚至彎腰鞠躬,就怕無法表達謝意。
多年過去了,多元教育下的台灣,許多人只看手機,看不到其他人。我不禁想知道,智慧型手機到底能讓人們增長多少智慧?
妍音(高雄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