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肥胖醫學會祕書長林文元表示,無論是吃泡菜或之前流行的生薑減肥,原理都是讓身體發熱、流汗來消耗熱量,但不管吃哪種食品,時間久了,不但營養不均,更會引起代償性食欲,反而容易吃得更多而發胖。
一名早午餐都吃香蕉減肥的女性,持續一個月後,體重不減反增,原來她以為早午餐只吃香蕉,晚餐就可狂吃,最後減重不成反變胖。林文元提醒,只吃單一食物減肥或斷食,不但復胖機率高,還會引起營養不良。
減重醫師黃政達曾收治一名二十多歲女生,誤信網路偏方吃利尿劑減肥,起初一天吃一顆,後來因效果不好乾脆一天吞三顆,最後瘦身不成,反而全身水腫,就醫檢查發現急性腎衰竭,無法排尿造成水腫。
還有患者聽信謠言喝中藥小柴胡湯可減肥,亂喝且超量,全身不舒服、疲倦就醫,抽血發現肝功能指數飆高。黃政達強調,不管中西藥品,都需在醫師指示下使用,絕不能自行濫用。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治醫師林硯農表示,想減重需要回歸總熱量控制概念,更要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例如快步走、游泳等運動。而想預防肥胖的人,每周運動至少累積六十到九十鐘;已屬於肥胖者,運動至少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分鐘,才能避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