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親子生活禪-- 念書前 先學會過生活

皮爾斯夫人 |2013.11.01
2443觀看次
字級
幫忙來澆花囉! 圖/皮爾斯夫人
小女孩安靜地在編織。 圖/皮爾斯夫人
鼓勵喜歡手做的孩子幫忙做糕點是最適合不過的。圖/皮爾斯夫人
從幫忙做家事開始,讓孩子學習為家庭付出。圖/皮爾斯夫人

文/皮爾斯夫人

一個擁有健康品格及散發出自信與自重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關於這個問題,我曾問了身旁有孩子的家長,及許多在學校擔任教職的朋友,她們大致認為,那些看起來自信又健康的孩子,可不是念了什麼明星小學或幼稚園,真正的原因是來自父母的用心,願以身作則在每一天的家庭生活互動裡為孩子樹立良好的生活常規與典範 。

請試想一下,如果生活忙碌的父母,沒時間去觀察孩子的成長,只會用取巧的方式,將孩子丟到學校,就以為盡到責任了,這樣的父母是教不出自信又健康的孩子。在德式教養觀裡,父母的生活教育是教養孩子品格教育的最基礎工程。不要小看那些很瑣碎的家務事,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一輩子的,比如,孩子從小看母親為這個家用心煮飯,那麼孩子的成長記憶就是,媽媽溫暖的飯菜香是家的幸福味道。又如,孩子看著爸爸維修家裡的水電及修理電器,敲敲打打,東修西理的,他們會學到原來凡事都可以自己動手做,想過有品質的生活,生活基本功可不能馬虎省事。

另外,許多生活常規如教孩子要遵守紅綠燈、過馬路要注意行車安全、垃圾該如何進行分類、晚上八點過後不要喧譁……這些小小的事情,父母做給孩子看後,孩子不只會模仿學習,等他們大一點的時候,偶爾父母忘了守規矩,孩子們還會反過來糾正爸媽的錯誤呢!

記得有一回搭電車,看到一對父子上車後投幣買票,但賣票機故障了,怎麼投都沒辦法購票成功,只見那小男孩很焦急地跟爸爸說:「爸爸這樣不行,我們沒有買票搭車等於是坐黑車,這樣是犯法的。」後來,我看到那位爸爸很冷靜地帶著兒子去跟司機說明無法買票的原因。當我再看到小男孩時,他臉上充滿了放鬆的笑容,我想這個小男孩的潔身自愛,一定是來自父母親平時的教導。

在孩子念書前,先教會孩子如何過生活。德國孩子三歲上幼稚園,老師們就開始教導生活常規,例如,玩完玩具後,一定要物歸原處;學習自理生活,小至自己穿鞋,大到當起爸媽的小幫手,像我們家在吃完早餐或晚餐後,我跟先生都會要兒子恩典一起將碗盤收到廚房去,另外,有時我吸完地後,也會請兒子幫忙拖地,三歲多的小孩其實不可能將地拖乾淨,我的用意是讓他學習為家裡付出。

不過,如果碰到孩子不喜歡做家務時,該怎麼辦呢?可以先從孩子喜歡的事情做起,例如喜歡烹飪的孩子,可以幫媽媽洗菜、切菜及布置餐桌;而熱衷園藝的孩子,可以將花園澆水的工作交給他們;另外,喜歡手作的孩子,可以在媽媽做糕點時,請她們幫忙揉麵團。

念書前先學會過生活,是一個孩子生命的基本養分,這個養分可以讓孩子更獨立,更信賴自己有能力建立不同層面的發展;而從父母的身教學習裡可以建立生活的次序與規則,為孩子未來的自我生命發展奠定更深厚的信賴與安全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