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小兒科醫師指出,看醫生主要是從一堆普通感冒裡,揪出非典型感冒,同時緩解感冒症狀帶來的不適。他提示「非典型感冒」三大特色,教家長判斷孩童是否罹患非典型感冒,盡快就醫,以免引發其他併發症。
一歲三個月大的小睿,半夜發燒,隔天早上家長帶去醫院求診,判斷為感冒初期。不料,孩子回家後愈咳愈嚴重,聲音就像狗吠,有時還會咳到喘不過氣。經書田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診斷為非典型感冒哮吼,所幸尚未引起肺炎,施打針劑藥物後,控制住病情。
他表示,非典型感冒「三大特色」,包括發燒太久:發燒超過三天,或發燒出現在感冒中後期;病程太長:如咳嗽流鼻涕逾十天,黃綠膿鼻涕逾三天;病情嚴重:咳嗽咳不停,咳嗽聲音像狗吠,呼吸會喘,痰一整天都很多,鼻塞嚴重到不能呼吸,發燒逾四十度等。
「三種類型」可分為季節相關、併發症、過敏體質。依「季節」不同,春秋常見的有哮吼,秋冬則是流感,冬天還有輪狀病毒,腺病毒感染則是一年四季都會有。若感冒一直沒好,要當心「併發症」上身,常出現的併發症有鼻竇炎、中耳炎、細支氣管炎、肺炎等。
「三個治療步驟」:對症下藥、病程追蹤、完整療程。要注意有些藥物如抗生素、克流感等都需一整個療程使用,如果斷斷續續服用,反而讓細菌或病毒一直坐大,甚至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