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發現可預估胰臟癌復發風險的一組基因,準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已向美國申請暫行性專利。
胰臟癌不僅不容易發現,有些患者手術後存活三年、有的僅能再活兩個月,若能找出易復發的病人,可以積極進行化學或放射治療,替病人多爭取一些時間。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蔡坤志說,胰臟位於身體的深部,不容易有症狀,但附近都是重要的器官,癌細胞很容易轉移。因此僅有少數的病患能被早期診斷,但即使能夠手術,五年內,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病人會死於腫瘤復發,目前並無有效的方法預測病人的復發情形。
國衛院與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的上消化道癌醫療團隊合作,將人的細胞培養、在體外模擬胰臟癌的發育過程,找到與胰臟癌復發率相關的一組六個基因。
在三組近二百名病人的實際驗證,發現可用基因變化推估病人的存活期,及預測病人手術的預後,只要一點點檢體即可預測未來半年到一年的癌症復發機率,準確率可達九成五,未來要大規模臨床試驗複測準確率。
蔡坤志指出,研究團隊所開發的胰臟癌分子標記,目的是「找到對的病人接受對的化療」,也可以了解新舊藥物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