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有超過五千五百名婦女不幸罹患乳癌,罹病年齡比歐美國家輕十歲以上,且年輕患者有增多趨勢。
婦女罹患乳癌,無疑是身心無法抹滅的痛,但常見媒體報導乳癌病友相關活動,標題有斗大的「少奶奶」字眼,撰稿、下題者可曾想過少奶奶三個字,讓多少婦女暗夜哭泣、心中淌血?何忍在傷口灑鹽?
罹患乳癌的婦女除了失去乳房,還因系列治療的副作用失去工作、婚姻、家庭,人生風雲變色,媒體請想想躲在暗處的患者,有多少人視少奶奶是無法承受的重?有多少人視少奶奶是一個難以撕去的標籤與歧視?請別再拿她們身體的痛楚作文章了吧!還給乳癌婦女身心寧靜的空間,讓她們能活得自在,別再以少奶奶這個雙關語冷嘲暗諷。
也請罹患乳癌的婦女,先自己拿掉少奶奶的稱呼,或許妳是樂觀的人,不在乎表相、自我揶揄,或可接受不尊重的調侃,但想想有多少人會像妳一樣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