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第一本書--龍應台/《龍應台評小說》

圖與文/應鳳凰 |2013.10.22
3040觀看次
字級
龍應台/《龍應台評小說》 (評論集) /爾雅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六月初版
龍應台/《龍應台評小說》 (評論集) /爾雅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六月初版

封面有「一隻貓緊盯著讀者看」,「爾雅」出的小說評論集,才是龍應台第一本書,它比《野火集》早六個月出版。

以其不短的寫作生涯來說,一九八五年,即三十三歲這年,是頂重要的一年。自美回台兩年,又教書又寫專欄,文稿很快出版成書——既是寫作事業起步,也標記著她與台灣文壇,或「當代文學關係」的開始。雖然,這「關係」看起來是相當緊張的。 

書名已顯示內容:輯一收評論十四篇,是針對一部當代,或當紅小說的實際批評,如評白先勇〈孽子〉,馬森〈夜遊〉,張愛玲〈秧歌〉,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張系國〈昨日之怒〉等,各篇曾在周浩正主編的《新書月刊》逐期刊載。輯二是四篇討論「書評」觀念的文章。

何以說作者與文壇「關係緊張」?從當時讀者反應來看,八十年代文壇還不太習慣犀利的批評,顯現批評風氣未開。例如有讀者匿名寄給她「撕了一角的冥紙」示憤怒詛咒;也有被她批評的人,「在所有侮辱的辭句都用盡之後」,罵她是「妓女」。還有更恐怖的,龍應台在書序說:

「更有極出名的老作家,說我不能欣賞他的創作,那麼我不是『左派御用文人』,就是『性冷感』」。

這位「極出名老作家」不知姓甚名誰,令人好奇。但這類反應當然嚇不到剛回來的留美學人,她的優勢正是「沒有人情包袱」。書序題目:「冥紙愈多愈好」,龍應台樂於看到文章有更多迴響。她說:她是在「拋磚」,希望「引玉」,書評就是要敢言,且言之有物,不要老寫那些「不痛不癢的捧場文章」。此書從裡到外,果然個性十足——書名直接就是「某某評小說」,過去敢高掛自己姓名當招牌的作家極少,她也不找人寫序。或許就是這分「很猖狂的、很目中無人的」風格,能引燃烽火野火,讓這書才出版一個月便印行了四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