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竭躍升國人二十大疾病第二位,令人憂慮,但探究原因,確是其來有自。
因當志工之便,常可見醫院洗腎室病床躺滿病患,病人有專屬的時間和床位,保持著「換人不換床」的最高使用率,連急診病人許多也是洗腎患者,年齡日益降低,以罹病人數增加速度來算,稱台灣為「洗腎王國」實不過分。
據報導洗腎比例最高的台南縣,因資訊封閉,加上地下電台及廟口「王祿仔仙」的宣傳,許多鄉下民眾有病不看醫生,找秘方、吃草藥或買成藥,造成腎臟嚴重負荷,當血管埋入「替代管」時,幾乎都以洗腎收場。
筆者有位朋友長期洗腎,肇因偏食導致營養不良,每周到醫院報到三天,來回一趟得花半天的時間,家庭成員必須輪流看顧,對作息造成不方便,幸好有健保給付,否則家庭真會被拖垮。
健保局指出,去年就花了兩百六十億元讓民眾洗腎,真是一筆驚人的支出。聽說有病人尚未到洗腎地步,只要注意飲食與生活習慣即可改善,卻因這是醫院的「金雞母」,醫生動不動就引導病患洗腎,藉以維持醫院的資金,在鄉下甚至有專車接送;專業的洗腎醫院愈開愈多,就是想瓜分這塊市場大餅。
要改善這種畸形的發展,端賴醫生的道德、健保局的查核及民眾的知識相配合,若制度和習氣不改,「洗腎王國」將成為羞恥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