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說》 叢林菜根香

文/覺具 |2013.10.20
2214觀看次
字級
很早就開始接觸烹飪的覺具法師,高中時就學會素食料理。進入佛光山叢林學院後,才真正了解什麼是道地的「叢林菜」,有別於一般素食餐館的花俏,叢林菜講究的是保留每道食材樸實的菜根香。

小時候,母親為了訓練我們五個子女煮菜,在國小的時候便開始要求大姐進廚房幫忙掌廚,等到大姐升上國中,為了專注課業,煮菜的棒子便交到了二姐的手上,二姐升上國中之後交給了三姐,三姐升上國中之後便交給了我,而我是煮最久的一個。因為我的後面是弟弟,弟弟自認為是男生可以不用學煮菜,所以我從國小六年級一直煮到長大。

還記得高中時,為了煮素菜給吃素的大姐,開始到一貫道師姐開辦的烹飪班去學素食,因此學會許多料理的基礎,這可說是我對素食的啟蒙,事實上得益於一貫道對素食的推廣。

小時候家境不好,加上高中時就開始吃素,所以並沒機會品嘗許多葷食的料理,倒是做了素菜後,有時聽到有人驚呼:「味道好像!」我總是接著問:「像什麼?」

我到二專時才開始接觸佛教,在成為三寶弟子前,就已經茹素多年,素食對我而言,並不是因為信仰,而是因為它就是美食。

叢林菜餚 勁香

二專畢業後,我在一家多元式的素食餐館服務三年,這期間的訓練是我對素食料理的多元化學習;直到我離開素食餐館,進入了佛光山叢林學院就讀,才真正了解什麼是道地的「叢林菜」。

叢林菜有別於素食餐館的花俏,而更講究保留每道食材樸實的菜根香,我在佛學院當了兩年的庫頭,燒柴煮菜是當時典座的必修功課之一,每天下午的出坡還要劈柴、撿樹枝,過著非常叢林的生活,幸虧從小在鄉下長大,燒柴點火還難不倒我。

過去食材並未像現在這樣普及方便,為了全寺大眾要喝的豆漿、米漿,要起早摸黑的二點多便起床準備磨豆漿,而許多道地的手工菜也都是在寺院道場裡學會的,像是一指禪、燻素鴨、燻素鵝、洗麵筋、做烤麩……等,每逢法會時,都是一群香積菩薩來到寺院裡幫忙製作,現在想起來,真懷念那段時光,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學習過程。

養深積厚 成就

對於這本《和大師一起吃飯》食譜書的問世,最要感謝的當然是家師星雲大師,如果不是他給了我十多年來在各種跑道上的學習因緣,我也沒能有這麼寬廣的舞台可以磨練廚藝。

從法堂擔任大師的侍者開始,到雲居樓管理主任、滴水坊總部主任,再到樟樹林滴水坊主任,每一站的兼職,都給了我養深積厚的因緣。一路走來,感謝這些職務給了我諸多的歷練,在雲居樓我要學習掌控幾千人用餐的場面,每逢戒會、供僧法會、水陸法會、功德主會、佛光會世界會員大會、親屬會、春節……等活動,都是雲居樓最忙碌的時候。既要提供數千人的住宿,又要供應四、五千人的過堂,或是包上五千人以上的貴賓便當,有時則同時要提供特別貴賓的宴會等,這些事務的磨練,對於日後要掌管大寮的大小活動運籌帷幄的我,有著很大的幫助。

一日一麵一飯 四給

在滴水坊總部的職務,促使我學習將每道料理做成SOP基本作業流程,讓每個初入門的新手都有一套標準的作業流程可供參考,甚至為了整合全球一百多間的滴水坊,進行CIS的設計與整合,進而學習並獲得許多經營管理的經驗。

在樟樹林滴水坊這一站,則是把大師對滴水坊的理念,付諸於實踐,我以「樟樹林滴水坊」為旗鑑店的心態,來規劃管理這家滴水坊,從滴水坊一日一麵一飯的菜單設計,到滴水坊的隨喜功德不定價,乃至於滴水坊落實大師的「四給」精神:「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等種種理念,在諸多客人的肯定與讚美,與眾多食客口耳相傳的口碑中,都給了我無比信心與鼓勵,因為這就是大師心中所期待的滴水坊。

再者,還要感謝這麼多年來所有長老、師兄,以及賓客們給我的鼓勵,讓我有了成長的機會;謝謝父母親從小便給了我參與的因緣,當然非常感謝香海出版社的所有工作團隊給我的種種協助,以及妙蘊法師和許多師兄為我促成此書的助緣,同時也非常感謝莊明穎小姐細心的為我拍攝每一道菜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