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江南一位鄉紳在家設宴。為助雅興,席間就行酒令,每人說一句詩,其中必須包含「紅」和「飛」二字,否則罰酒。
鄉紳先來:「柳絮飛來片片紅。」
滿堂哄笑,亂成一片:「柳絮怎麼會是紅的呢?荒唐!荒唐!罰酒!罰酒!」
「這是古代的佳句呀,意境好,意境好」,說話的是一個五十來歲的老者。
眾客半信半疑,有一人提膽說:「冬心先生,您能否把原詩誦讀出來,也讓我們長長見識?」
冬心老者微微一笑,徐徐吟來:「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一時緘默,忽地,掌聲四起。
絕妙呀!原來是因為夕陽和桃花的映射,使得潔白的柳絮「片片紅」。
這位冬心先生何許人也?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揚州八怪」之首──金農。
你聽罷此詩,真當他博覽古今,見多識廣嗎?非也,更甚!他詩才敏捷,此詩其實是他杜撰出來,替主人解圍的。
出口成詩,豈是易事,何況還受了「紅柳絮」的束縛?必是有數十年飽讀之積澱,才能在一轉念之間,濃縮成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