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政壇上號稱沒有朋友的人與一個在政壇號稱沒有敵人的人碰撞,會是甚麼樣的火花與結果?
國人並不陌生馬英九總統與立法院王金平院長因為司法關說案而引發的「九月政潮」。這一場由關說而起的風暴,從「大是大非」與「有情有義」價值選擇,到有關監聽「程序正義」是否高於關說「行為正義」的辯論,經歷了法院是否可以介入政黨價值自主選擇的爭議,引發在野黨對行政院長上台報告的杯葛,致使台灣的政治又陷入停滯的泥沼。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問,假如王院長的司法關說碰到的不是馬總統,而是另外一個總統,會是甚麼樣的發展?因為王金平的院長身分,大概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最多將王院長找來,提醒、告誡一番,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另一個可能是拿著王院長的把柄,要脅他以後配合。這兩種結果都將使得一般民眾後來不知曉此司法關說事。王院長可以繼續他的院長任期,最後平安風光下任。
天下的事總是有些不尋常,偏偏王院長碰到的是一個在政治上有潔癖、行為上不懂得圓融、缺乏人情世故的人。但也就是因為馬總統的率直,而使得王院長的從政生涯畫上了一個最不完美的句點。不論王院長目前的司法官司是否能夠打贏、是否能夠做完院長任期,以後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史上,王院長的司法關說事件注定將會被當成一個負面的教材來看待。這對王院長這位外界公認一生沒有敵人的人而言,的確是一個很大的諷刺,固然自己做錯事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碰到一個號稱沒有朋友的人也是另一個因,也才有今日的結果。從王院長的身上,看到了因果。
馬英九總統處理這件事,外界認為他沒有謀定而後動,造成輿論上的節節敗退,在這件事中,幾乎沒有多少人願意挺身而出替他辯駁。即使有人站在反對關說的一邊,也是站在民主法治的立場,而不是為了支持馬英九本人。
「難容能容」、「有容乃大」。領導者必須要有寬宏的氣量、開闊的胸懷,天下的精英才願意聚攏。外界總是認為,馬總統用人喜歡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找人,外人也進不去,此次「九月政潮」更凸顯了馬總統缺乏「人和」,成為一個標準的「孤家寡人」。「難容能容」並非不在乎是非善惡,而是能自處卑微,納天下英才共成大事。面對台灣的未來,不是只有馬總統能夠信任的人才願意貢獻長才,有很多精英也願意為這個社會奉獻。如果馬總統只是在自己的圈圈裡找人,只能信任自己習慣的人,其實也是阻絕了他人為國家社會奉獻的機會。從馬英九的身陷困境,我們也同樣看到了因果。
我們希望馬總統與王院長能夠看出這些因果關係。古有明訓:「勿謂一念可欺也,須知有天地鬼神之鑒察」,為政者不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勢破壞制度。夜路走久難保不出問題,逾越法律道德終將嘗到苦果。為政者也必須放開心胸,要能用天下的精英,包容不同的個性。未能聽廣言者喑,未能用廣才者短,自己畫小圈圈,最終使得自己也寸步難行。
一個沒有朋友的為政者,不見得是個壞人,但是他一定沒有做到「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終將無法聚才成事。一個沒有敵人的為政者,他一定也必須滿足三教九流的要求,藏汙納垢自然難免,但是也為社會不公與不義種下了因。
這十幾年來,台灣的政壇幾乎沒有安寧,價值道德的選擇在藍綠的對抗中被忽略,是非善惡的取捨也在藍綠的爭鬥中被扭曲,整個社會已經變得有些茫然。政治人物若能多思因果,規矩認真行事,不要僅有一己一黨格局,而應為社會廣植福田,幫助台灣早日走出陰霾,重新奮起。為自己種善因,社會可以得善果,自己也必將有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