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洋地名」充斥,官方推出管理辦法禁止。圖為鄭州「曼哈頓廣場」,圖是「威尼斯水世界」。
河南「洋地名」充斥,官方推出管理辦法禁止。圖為鄭州「曼哈頓廣場」,圖是「威尼斯水世界」。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一些城市近年來充斥各種「洋地名」,對此,河南官方日前頒令禁止大型建築物用洋名字,引發網民討論。
對於這種洋地名充斥的現象,新華社如此形容:早上在「普羅旺斯」家裡,出門經過「威尼斯水城」,晚上就在「曼哈頓廣場」吃飯購物。
穿行這些洋地名,猶如周遊列國,其中包括河南鄭州市;當地一個社區內的警務室甚至命名為「鄭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阿卡迪亞服務站」。
在洋名泛濫的同時,許多承載著珍貴文化記憶的老地名也逐漸消失。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重慶市主城約五百個老地名已消失,目前留存的一千多個老地名也淡出人們視野。近二十年來,僅廣州的老地名就消失了近兩千個。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廣州梁先生極為痛心地說,「一個老地名的背後凝聚著幾代人的記憶,傾注著民眾的情感」。
事實上,大陸國務院一九九六年就曾頒發《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其中規定不以外國人名、地名命名中國地名。這次河南推出地名管理辦法,除了道路、公共廣場等,賓館酒店、商場、辦公樓等大型建築物及住宅區也在禁止使用洋名之列。
據了解,早在河南之前,南京、武漢、寧夏等地均明文禁止了「洋地名」。對於「禁洋名」行動,絕大多數的民眾拍手叫好。
對於河南的新規,有支持者說,立法禁洋地名正當其時,有助於杜絕崇洋媚外之下隱含的文化不自信心理,建議多採用能彰顯本土文化的名字。
與此同時,也有反對的聲音傳出。鄭州市民胡先生表示,「小區樓盤取洋名字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全球經濟一體化,可以理解」。
亦有網民表示:若「洋地名」就該禁絕,那奧林匹克公園、白求恩學院等,豈不是都該改名?「一刀切」地禁止,極可能誤傷一片。事實上,國務院先前制訂的《地名管理條例》中,也僅規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尚留有餘地。
更有人擔憂一些已有較高認知度的地名突然更改,會造成民眾生活不便,而且簡單說「不」,治標不治本,關鍵是弄清為何洋名字會顯得高級,進而想辦法提升國民文化自覺和自信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