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提升學術水準、延攬頂尖人才,教育部推動大學教師彈性薪資方案,九十九至一○一學年度,已有兩萬五千七百八十六名大學教師獲彈薪補助,其中六百二十四人是新聘教師,僅占百分之二點四,高達近百分之九十八是現任教師「加薪」。但即使加薪留人,仍有私立大學教授獲得彈薪補助後,寧捨每年五十萬元加薪,跳槽到台大任教。
中山醫學大學校長賴德仁感嘆說,私校教授出走到國立大學,是私立大學的「宿命」,私校老師至今仍形同公保和國民年金的孤兒,月退休金非常低,即使彈薪補助,也抵擋不住國立大學的優勢。
人才培育白皮書計畫辦公室執行長、清大講座教授彭宗平指出,大學教師薪資應跟表現有階梯式差異。有些老師只教書,不做研究及服務,這類教師只扮演「teacher」角色,現有薪資已算優渥。但研究有優異表現,能將專業貢獻作社會及國家,才稱得上是「professor」,這類老師依現有的薪資水準,難以留住好人才。
彭宗平認,彈薪方案雖有相當程度的「慰勞作用」,但頂多只能提供兩倍薪資,相對於香港、新加坡、大陸薪資動輒是台灣的四、五倍甚至十倍,差距仍遠。且彈薪方案沒有制度化,一次至多核給三年,缺乏可長可久的制度化薪資方案,勢必難以抵擋國際搶人才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