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因政府關門,取消出席亞太經合會,習近平儼然國際領袖,出盡鋒頭。大陸不僅積極拓展對東南亞的關係,在南海領土爭議上也同意與東協討論具法律約束力的「行為準則」。相較於北京,美國讓各國覺得一團糟,威信盡失。
兩黨對立促使美國政府關閉,讓歐巴馬不敢掉以輕心,連外交政策重點的亞洲行都放棄,可見事態嚴重。證實外交是內政延長的說法。
大陸新華社評論說:「美國政府關門,揭示出兩黨制的弊端。」當然,這是官方說法。去年十月,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中國大陸多數人對官員瀆職、食品安全等問題日益不滿,對美式民主的好感日漸強烈。但民主政治缺乏效率,的確讓一些人認為民主不如專制。
美國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所有法律都須經兩院通過,交總統簽署才完成立法;總統也擁有否決權。此設計本屬權力制衡,不讓總統、兩院獨享大權,如今卻成雙頭馬車,惡化為權力僵局乃至死局。
二十多年前便有學者指出,美國其實分裂國家。無論任何議題,兩黨都意見分歧到有如兩個敵對國家。但政客把責任推給憲政制度,認為自己只是遵守體制、堅守立場,選民要他們如此,否則不再投票給他們,制度之錯讓大家無能為力。
美國經濟學者卡普蘭認為,民主政治中的選民比冷漠者還糟糕,民主的失敗正是因它滿足了選民的需求。卡普蘭指出,人因為要感覺良好,會拒絕自認不重要及不想要的訊息來做判斷,民主也因此不理性,並出現惡政及惡政客。
邱吉爾曾說:「民主是最糟糕的政府形式。」他的觀點雖引起非議,但現代政治學者指出,人其實沒有想像中理性。認知心理學家以為,人會依循自己的理性去處理訊息,尋求最佳利益,實證經驗顯示,情緒與意識型態常在無形中扭曲人們的判斷。
美國政府關門,等於給民主摑了一巴掌。各方歸咎共和黨,它由於黨內激進派及少數黨茶黨反對,被牽著鼻子走。民主精神在少數服從多數,但美國、台灣國會都出現少數綁架多數的「寡暴眾」現象,讓人懷疑民主的本質與價值。
希臘警方上月底以成立「犯罪組織」為由,逮捕極右派「金色黎明黨」黨魁與該黨國會議員。上月初,該黨支持者刺死一名反法西斯主義者,但總理不敢立即禁止該黨活動,因它在去年大選利用民眾對經濟的憤怒,得到百分之七選票進入國會,成為第三大黨。該黨稱逮捕行動是執政者的整肅,為選票而抹黑他們。
金色黎明黨雖是特例,但民主「神聖的一票」有時理性不足,「感性」有餘,使惡政及惡政客找到合理的藉口。美國兩黨惡鬥,台灣不遑多讓;兩黨各有死忠支持者,共和黨縱然千夫所指,因無慮選票,乃敢恣意而為,台灣亦然。
人民賦予政府及民代權力,也能予以剝奪,這是民主的關鍵,否則政黨與政治人物無所顧忌,何異於專制?理性的民主才是合格民主,這需要選民覺醒,不走向民粹;政治人物也應了解政策制定的影響力,及自己必須負起的社會、歷史責任;政治是服務眾人之事,不偏廢少數民意,但政客不能挾民意扭曲民主、扼殺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