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綿延不絕的時間之流或是生死兩端的「中間」呢?人的困境是否是一種糾葛或考驗?得在困境中不斷「拔河」,且奮力而作,將之當是「存在」的證明。
首次看到《拔一條河》這部電影,是在大學通識課程,被老師一同邀去欣賞。通識課程中往往多是騷動不已的心,直到導演楊力州現身,敘說原本在知名企業7-11的委託下,要去甲仙拍《他們在島嶼寫作》,恰遇上八八風災,後來心念一轉,將企業宣導片改成了紀錄片,將微電影拉出甲仙人的生命韌度,此時,課程的騷動已隱約轉成了激昂的眼神了。
《拔一條河》四個字帶出了生命的三個層次:拔河競賽、重建的過程、人生長河的磨鍊。鏡頭裡沒有悲天憫人的災後畫面,有的是一群小朋友為了參加全國拔河競賽的努力,亞軍是他們在這場競賽下的榮耀。在小朋友回到甲仙的晚上,鄰里長、家長們串連起迎接的儀式。他們沒有為了比賽而哭,卻為了團結迎接的家長們而哭,他們是甲仙重建過程中的縮影,也是台灣的縮影。
如導演所說,拔河隊只是甲仙眾多故事中的一條支線,一條繩撐起一個鄉鎮,牢牢地收束甲仙人的生命故事,他們要在生命河流中支撐起彼此,努力是通往夢想的捷徑。重建如此,人生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