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人二十大疾病統計,第一名為牙齒相關疾病,第二名為慢性腎衰竭,第三名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其他依序還有:成人呼吸衰竭、肺炎、高血壓、椎間盤突出或下背痛、精神分裂症、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
健保局醫管處經理沈茂庭指出,「牙齒相關疾病」包括所有的牙科治療項目,範圍較廣,因此被列為第一大疾病並不意外,去年一年國人就花了約三百億元看牙齒疾病。慢性腎衰竭則以單一疾病,成為國人第二大疾病。僅僅去年一年,健保局就支付二百六十億點的醫療點數,若以一點一元計算,去年就花了二百六十億元讓民眾洗腎。
沈茂庭說,隨著洗腎技術進步,洗腎病患的存活期愈來愈長,因此洗腎醫療支出每年以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的速度成長。也就是每年增加約二十億元洗腎費。國人洗腎率世界第二,被稱為洗腎王國。
健保監理委員會委員林錫維指出,除加強國人保腎衛生教育外,也要詳查是否有原本不需要洗腎,而引導病患洗腎的不當就醫行為。
國人去年約花費二百四十億元治療感冒,比前年少了十億元,從第二名疾病跌到第三名。健保監理委員會委員滕西華指出,但是「肺炎」卻從第八名疾病,成長為第五名疾病,增加了十二億元的支出。她推測,可能是健保局加強感冒管控,若病患常常因為同一感冒而重複就醫,醫療院所往往被盯上,因此轉而用類似的肺炎申報感冒,導致疾病排序失真。
若以花費最多的前二十項疾病,成長率最高的分別是「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就醫」、「糖尿病無併發症」、「肺炎」。沈茂庭指出,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就醫成長約二成三,可能與引進新技術、新藥物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