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健保署中區業務組十月一日起,限制精神科病患藥費,精神病患日額藥費須低於五十五元,包含老人失智症、重度憂鬱、躁鬱症、自閉症等全數在列,估計影響超過百萬人。這項試辦計畫引起台灣失智症協會、殘障聯盟等民間團體反彈。
智障者家長總會理事長楊憲忠批評政策殺人,他說,健保違反社會互助精神,政府拿弱勢開刀,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提醒,這不是只有百萬弱勢者受到影響,後面代表還有百萬個家庭,一樣都有繳交健保費,卻只有特定患者藥費需限制在五十五元以下,有失公平性。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健保署要管控藥費,應檢討處方的正確性,或加強審查濫開藥物的醫療院所,而非要求所有患者藥費的齊頭式平等。
例如治療精神分裂的「安立復」一顆九十八元,有的病人一天還不只吃一顆,健保署提出試辦計畫後,就有醫師向她抱怨,院方要求一天開藥的藥費只能在五十五元以下,以免被健保署「盯上」。
滕西華說,試辦計畫讓精神科患者可能面臨換藥潮,只能換用一顆只要幾毛錢的第一代用藥。但這些藥物可能帶來表情呆滯、流口水等嚴重副作用,影響患者用藥意願,反而不利控制病情,嚴重時甚至得住院,反而造成更大醫療花費。
督保盟召集人黃淑英表示,健保想管控藥價,應該從藥價黑洞著手,而不是拿弱勢族群開刀。儘管目前只有中區業務組試辦,但民間團體擔心,此種不當措施未來可能會擴及全國,呼籲健保署應「維護病人人權,終止錯誤政策」,試辦計畫應立刻喊停。
健保署強調,試辦計畫中僅百分之十醫療院所藥費額度超過基準受管控,而且試辦一年後就會檢討,如果患者因此被醫院大幅換藥影響病情控制,可以向健保署申訴。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沈茂庭說,試辦不是針對患者個人,而是視醫院所有精神科患者的平均藥費,不同患者間藥費高低仍會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