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差異,會發現每個孩子都好棒。
圖/劉星君
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每個父母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心中總是喜憂參半。因為當孩子成長到不同階段時,父母會不由得憂心起自己的孩子和同齡孩子在能力上的差異。當父母發現自己孩子的某些能力比同齡孩子弱時,常會因過度擔憂和緊張,讓自己的心理產生莫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對大人造成傷害,對孩子也會造成無形的阻礙及負面的影響。
我有一位同事,她的兒子剛滿兩足歲。她經常帶孩子到公園玩,在那裡常會遇到不同的家長和孩子,有些家長會順口問起:「妳的孩子多大了?」因同事孩子的身高比同齡的孩子稍矮一些,問話的家長有時會不經意地說:「哇!怎麼看起來這麼小?我的小孩還不到兩歲都比他高了!」剛開始同事只是笑笑地說:「每個孩子身高體重都不太一樣,有的比較高,有的比較矮,只要健康就好。」但隨著同樣的話語出現的頻率愈來愈高時,同事有時也會忍不住自卑和擔憂了起來。雖然同事知道自己孩子的成長曲線還是在正常的範圍值裡,也知道別人說的話對孩子有失公平,但那些話聽在一個母親耳裡,就像一支無形的針硬生生地刺在心坎裡!
不過,同事心裡即使再難受,也不會把這樣的壓力加諸在孩子身上;因為她知道,過度比較或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而強迫孩子刻意去加強某些部分,只會打擊孩子本身的自信心,讓孩子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且更可能因此讓孩子產生無形的壓力和恐懼。這對孩子來說不僅有失公平,且還可能對他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同事回想起小時候鄰居家的一對雙胞胎兄弟,小時候大家經常玩在一起,不過隨著年紀愈大,雙胞胎兄弟的感情就愈不和睦,原因出在他們的母親總愛拿他倆互相比較。哥哥的學業成績較好,母親就在兄弟倆面前說:「弟弟呀!你要好好跟哥哥學習,你看這次月考,哥哥又考一百分了,你才考八十分。要好好加油,不要每次都輸給哥哥,知道嗎?」弟弟的成績並沒有因為母親的反向激勵而變好,反而愈來愈差,和哥哥的感情也愈來愈不好,長大後兩兄弟幾乎不講話。
弟弟因自卑而產生的自大心理,讓哥哥無法和他和平相處;而哥哥也因父母的過度偏袒而變得目中無人,認為自己樣樣都比弟弟好,理應受到特別的尊重和讚揚。這對原本應該相親相愛的雙胞胎兄弟在父母刻意互相的比較下,竟然變成熟悉的陌生人,一個原本應該要和樂融融的家庭,也因為相處上的不愉快而變得冷淡冷漠。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步調,有些孩子很小就會走路、有些孩子晚一點才會說話;有些孩子喜歡運動類的遊戲、有些孩子擅長手部操作活動……每個人各有專長,各有不同的興趣,父母可以做的是提供適合的學習資源及環境,並且給予適度的掌聲以及欣賞的眼光。
任何孩子如果是在「互相比較」的環境下成長,是無法發揮自身潛能的,因為互相比較並不能增加他們的學習欲望,或提高學習效率,反而「它」會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將孩子帶離學習的地帶!
心情小語:尊重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用欣賞的眼光及尊重的態度看待孩子各個不同的成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