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妳好像很快樂喔?」
「我只要出去玩,就很開心。」
聽到老太太常常出去,我轉頭看病人的兒子。
「沒問題,我媽雖然罹患失智症,但只要她想到,會叫看護帶她出去,吃她愛吃的東西。」黃老阿嬤的兒子接著又小聲的用國語跟我說:
「我每個月都先付錢給家裡附近的店家,或先跟店家講好,不收我媽的錢,每個月結一次帳。」
「不怕她走失或去不熟的店?」
「我媽其實也沒體力走遠,且外籍看護只會帶她去認識的店。我媽還以為她每次運氣都很好,因為老闆都不跟她收錢。」黃先生說完後,黃老太太因聽不懂國語,依舊靜靜的看著我。
「妳好棒喔,會自己出去吃飯耶,聽說還可以免費?」我故意問。
「ㄟ啊,大家都對我很好,不跟我收錢。」黃老太太講完後,眼睛成一線微笑著,並快樂的半開著沒有牙齒的嘴巴,沉醉在幸福裡。
「怎麼這麼好,妳一定做人很成功。」
「沒有啦,是他們都對我好。」
「一定是因為阿嬤太可愛了,到處吃喝都不用花錢,阿嬤好好喔!」跟診的護士小姐也笑著讚美她。
由於受到肯定,原本戴著帽子的黃老太太,突然抬起頭來,揮著拿著柺杖的手說:「小姐,我告訴妳,還有洗頭髮也是免費的喔!」
我轉頭看站在牆邊的黃先生,聽到他又用國語說:
「其實我每個月也都先付錢了,包括洗頭髮、剪頭髮的店也是一樣。」
「你媽很容易感恩又滿足,難怪笑口常開。我看診過幾千個失智老人,當中有許多老人,都不易滿足於現況,甚至動不動就生氣。」離開診間前,我跟黃先生說。
「『容易滿足』說來容易,做起來卻很困難,可能是沒有養成習慣吧。我媽年輕時常教導我們,要真心體會別人對我們的好心與善意,才能由衷的感恩。小時候,只要我有關心到她,媽媽就會很認真的看著我,跟我說謝謝。」
「培養自己感受愛(或關懷)、相信愛(或關懷)的能力?」
「我媽說這樣做能讓自己的心,隨時感到快樂、寧靜與平安。」
「原來一個人在年老失智後,能否容易感受到愛的能力,是需要趁早培養的。」
(作者為神經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