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百位中年人目前扶養家中長輩的比率是百分之三十九,三十年後,現在的少年人已成為家中支柱的壯年人,每百人須照顧八十五個現在的中年人。從少年,中年到老年,各世代負擔的責任輕重有別,也因此,尋求社會支持網絡,與他人連結度,無異是改善健康與壽命的良方。
「發揮逆時針精神,打破老病框架,不因生理機能的老化而自我設限,因為精彩人生,端看你用什麼心態去創造。」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傅利曼(Howard S. Friedman)在《他們為什麼活到九十九》書中指出,擁有滿意的社會關係與豐富的社交生活比較快樂。譬如是否常和朋友一起做什麼事、每個月見幾次面、熱心助人等等。「老年最害怕自己一無所有,會恐慌、沒有安全感,愈早計畫,就能愈早瞭解還有那些不足、那些已經很豐富。」傅利曼確切表示,人生下半場能具體看到健康與長壽成效的,都是因為用心經營社會網絡的結果。
迎接十月十三日的九九重陽節,老人的問題就是社會問題,需透過現代專家解決。「因為沒有同伴,生活不知如何打發,足不出戶、唉聲嘆氣的長輩比比皆是,老年自閉症或老年憂鬱症比老年失智症更迫切。」加拿大暢銷作家柴林斯(Ernie J. Zelinski)在《幸福退休新年代》直指,許多人為了追求事業,忽略友誼,而且以男性居多,柴林斯基建議,必須以其他社交方式製造團體歸屬感。
「友誼帶來的快樂,可說是,全世界最不需要花錢的東西。」柴林斯基也強調,「友誼不是名詞,而是動詞」,仍需要付出一項成本:投入的時間和努力,才能開枝散葉。
在經典戲劇《阿信》和《冷暖人間》中,用筆鋒刻劃無數悲喜交織的人生的日本國寶劇作家橋田壽賀子看來,「一個人,最好!沒有期待,更容易與人相處!」養兒無法防老,孩子根本不認為離家是背叛。「獨立決定很多事,事前也沒跟你商談,也沒有約定,他們完全不了解雙親的想法。於是你就抱怨,期待他十項,他只做到五項。」事實難道不是這樣嗎?
因此,改掉這種想法就沒事了。把一開始的期待放在零上面,因為是零期待所以不會抱怨「他只做到五項」,而是改口「他竟然做到五項」的想法。橋田壽賀子建議老夫婦,替孩子買房子也沒什麼不應該,問題是,不是送給他們錢,而是借給他們。即使是親子關係也要打契約,讓他們每個月攤還借出去的錢。
「換句話說,自己要下功夫,想辦法有錢可以過富裕的晚年生活。」如果還是覺得孩子很可憐,實在不忍心,那就將他們還的錢存在銀行裡,以後再給他們。重要的是必需守住人與人之間的「分際」而已。
總之,橋田壽賀子的觀點是,即使跟家人同住,還是要秉持「基本上,還是一個人」的意識。「過了二十歲的兒女就是屬於社會的,養兒育女的任務結束後,你也要回歸社會。」
在「孩子少,父母老」的現代社會,每一個孩子的花費的確明顯增加了。每一家的父母親都很自然地想,只要是為了孩子就該盡量去做。但是,還是應該避免為孩子花費太多金錢。因此橋田壽賀子認為,必須從黏黏膩膩的親子關係中脫身,過清爽乾脆的親子生活,才能確保好的心情。
青春老超人
名字 作風 現況
趙慕鶴 98歲獲南華大學哲學研究碩士,93歲在醫院當志工,92歲才從空中大學畢業,74歲自習電腦,毛筆寫常用字母,自學英文。102歲青春老超人
黃春明 80歲時單飛到美國巡迴演講。國寶級作家
黃闊嘴 70歲騎水上摩托車,90歲練陀螺。過了100歲,參加大陀螺比賽。台灣最年長的鄰長
王東明 60歲發現高血壓,持續記錄血壓變化,控制健康。台灣最高齡乳癌鬥士
肯德基 65歲創建全球最大快餐連鎖商業帝國。肯德基叔叔
姜子牙 80歲離渭水而出山,封侯拜相成就武王霸業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