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吸光 夜放光 蓄光布搖身居家照明幫手

羅智華 |2013.09.27
2935觀看次
字級
隨著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安全照護系統等周邊產品也應運而生。圖/李承穎
上了年紀的長輩容易因視線不良而不慎跌倒撞傷,為此紡織研究所團隊特別研發出可在黑夜中發光的家飾品,改善夜間照明。 圖/資料照片、紡織所提供
上了年紀的長輩容易因視線不良而不慎跌倒撞傷,為此紡織研究所團隊特別研發出可在黑夜中發光的家飾品,改善夜間照明。 圖/資料照片、紡織所提供
回收後的寶特瓶可運用在環保牆面、傘布、晚禮服等多元用途,環保又有特色。 圖/陳建任、趙文彬、周兆良、高智洋
回收後的寶特瓶可運用在環保牆面、傘布、晚禮服等多元用途,環保又有特色。 圖/陳建任、趙文彬、周兆良、高智洋
回收後的寶特瓶可運用在環保牆面、傘布、晚禮服等多元用途,環保又有特色。 圖/陳建任、趙文彬、周兆良、高智洋
回收後的寶特瓶可運用在環保牆面、傘布、晚禮服等多元用途,環保又有特色。 圖/陳建任、趙文彬、周兆良、高智洋

隨著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也讓不少與長輩居家照護、醫療、生活用品有關的高齡產業跟著應運而生,從飲食保健、行走輔具到遠端視訊照護機制等多元領域的周邊產品都看得到,就連紡織業,這幾年也從銀髮族需求角度出發,開始投入夜光家飾品的研發,像是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團隊經過長期研究後,就成功研發出可以在黑夜中發光的夜光家飾品,讓爺爺、奶奶即使三更半夜起身如廁,也不用擔心因為在黑暗環境中看不見光而不小心絆到腳、導致跌倒受傷,以藉此為高齡者的居家環境安全助上一臂之力。

談起研發動機,紡織綜合所所長白志中表示,不少上了年紀的長輩常必須半夜起身上廁所,但由於雙眼的感光度不如年輕人,在黑暗中行走很容易因為視線不明而不慎撞到家具、檯燈而受傷,偏偏許多老人家往往因為個性節儉、為了節省電費而捨不得開燈,無形中也增加跌倒或撞到的風險。由於類似的情況時有所聞,也讓他開始思考是否能從紡織科學的角度去研發出因應銀髮族居家環境需求的家飾品或布料。

有鑑於此,白志中帶領紡織研究所團隊,結合經濟部「創新前瞻科技專案計畫」幾年前開始投入研發蓄光纖維,希望藉由纖維的蓄光特性,讓布料可以具備「白天吸光、夜晚放光」的創新材質,讓長輩們即使半夜不開燈,也能透過蓄光纖維的夜光特性而提高能見度,為居家安全多一分保障。

過去,坊間所見的夜光布等相關產品,大多是將夜光塗料直接塗抹於布織品的表面上,但常出現亮度不足的問題,且容易發生夜光塗料剝落,加上不耐水洗,日積月累使用下來容易囤積灰塵,導致使用性不佳。

為克服這些問題,紡織研究所團隊集思廣益,運用現代科技將蓄光材料融入織步纖維中,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實驗測試,終於成功研發出只需要在白天吸收太陽光或是室內照明燈,就能在黑暗處中持續發光數小時的蓄光布,用髒了還可以直接水洗,不用擔心會因為時間久了就藏汙納垢。

白志中表示,團隊利用蓄光布白日可吸光、夜晚可放光的材質特性製作成蓄光燈罩、蓄光地毯、蓄光拖鞋、蓄光面紙罩、蓄光桌布、蓄光窗簾等各種生活家飾品。藉由這些產品在黑暗中釋放出的亮光,不但具有提醒作用,幫助半夜起身的長輩辨識居家環境與方位,降低跌倒的危險性,還因為不用電就可發光而具有環保節能效果,可說是一舉兩得。他表示,團隊也希望這項蓄光新科技未來可以結合紡織業者開發出更多樣化的產品與用途,為日常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